FB貼文要怎麼製作?為什麼你發的文沒有人看?

FB貼文要怎麼製作?為什麼你發的文沒有人看?

最近很常遇到有人詢問,到底fb貼文要怎麼製作呢?大多數粉專經營者都很想知道這個問題,因為他們的粉專上充斥著千篇一律的銷售文,轉換成效並不好。不過,在開始製作貼文前,你需要先理解你經營FB粉專的目的。

如果你是純粹基於興趣,或是網紅Youtuber娛樂類型的。走情感路線,那沒有什麼限制,什麼題材,什麼玩法都可以。但是如果你是想要經營一份事業,那接下來你會有幾個部分需要做調整。

一.Facebook貼文內容心法

FB貼文內容心法

如果你決定要好好經營你的事業的話,心法的基本概念是最重要的。首先,你要先知道,臉書是個社群軟件,不是平台賣場。

如果在上方充斥著買買買的訊息,你的觸擊率會越來越慘。

臉書最大的功用還是營造互動,來交朋友的。所以,你需要為你的讀者找一個來看你粉專的理由。

以下幾點心法可以有效改善你的臉書互動。

1.要對自己的主題有所限制,要有一致性

FB貼文內容心法 主題有一致性

一致性包含了主題內容和發文時間。

1)主題內容一致性

FB貼文內容心法-吸引吃瓜群眾轉換率糟糕

你的發文題材要限定在你的行業之中,你的目標是在培養潛在客戶,要提高粉專的質量而不是單純的數量。所以如果你是在經營房地產粉專,那你發些貓貓狗狗的萌照或是一些跟你行業並不相關的電影以及時事文,就有些不太妥當。

你會希望來觀看你粉專的都是因為對你產品或服務有興趣的,當你吸引越多不相關的吃瓜群眾,你的轉換率就會越糟糕。

你想,如果你是經營烤肉店的,但你每天都在發些搞笑梗圖,如果有一堆素食者因為這梗圖而按你讚,想看更多,那其實這些不是你的精準客戶,因為他不會來你店內消費,後續銷售的轉換率會很糟糕。

2)時間一致性

FB貼文內容心法 時間一致性

除了主題要一致性外,最好發文時間也要一致性,當你發文時間有一致性,而且你有持續下去經營後,這會形成一種品牌力量。你的讀者知道你是守信的人,像是邏輯思維的羅胖,就堅持每日60秒語音,一天不間斷,這為他累積了龐大的信用,以及死忠粉絲。

固定時間發文的威力很強大,我最近對史丹利的影片上癮,就是因為他是固定每天5點就會上傳Youtube遊戲視頻,這會養成習慣,每天固定時間到,心理就會有預期的期盼感。

2.你需要有用戶思維

FB貼文內容心法 用戶思維

用戶思維就是站在顧客的立場來思考,以消費者的角度來衡量,對這則貼文到底有沒有興趣?

不能總是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事情,長期只用自己視角來思考,就會過於侷限,可能會寫出自嗨型的文章,找不到問題的盲點。

有時候需要把自己給抽離出來,客觀的以第三方視角來評價。

1)人只關心自己

FB貼文內容心法 人只關心你能不能幫助到他

人只會關心自己的事,他只會注意你的產品或是服務能不能幫助到他,能不能讓她過得更好。至於你公司會不會倒,產品有沒有賣,這真的對他來講不重要。

這衍伸出來就是,你公司的資訊活動,有誰升遷,或是誰做了什麼,這類的貼文真的要減少,消費者對你的公司不感興趣。

FB貼文內容心法 顧客不在意你公司發展

你公司去哪裡比賽,得了什麼獎,你公司今年滿幾周年了。顧客看完後只會覺得,這不關我的事啊,我真的不想知道這些事。

但如果你是,公司滿15周年歡慶,產品限時55折優惠,那這時我才會有點興趣,因為這跟我有點關係,我可以用便宜的價格搶到好康。

你看到上面的差異了嗎?

真的不會有人對你或是你的公司感興趣的,除非你是藝人或是網紅Youtuber。

FB貼文內容心法 人只關心自己

2)跟粉絲不相關的訊息最好減少

FB貼文內容心法 自己都沒興趣就刪掉

每次貼文前,需要先問一下自己,如果我是讀者,我會有興趣看到這篇文章嗎?

你自己都沒興趣的話,就果斷刪掉吧。除非你是現場活動資訊,要提供訊息讓粉絲前來參觀,不然其他的公司文章,跟粉絲不相關的訊息最好減少。

3)替你的讀者研究議題

FB貼文內容心法 你是說書人

再來,你要理解到你的顧客和你一樣都是活生生的人,每個人都有想被理解的需求,你需要去挖掘她的信念是什麼,他的想法是什麼,來幫他發聲,幫它表達出來。你的題材可以選寫他們心中的問題,以及他們對某個議題的看法。

如果你是這議題的專家,那你的工作就像是說書人一樣,去替你的讀者研究,然後做出完整敘述。

《寫作,是讓你影響力倍增的技能》 : 從0開始,帶你寫出爆款文

4)用”你”來稱呼粉絲

FB貼文內容心法 用你來稱呼粉絲

另外,最好的文章表達方式是口語化,個性化,文章打完後,都要先自己念念看,看有沒有通順,不通順的地方都需要再修正。如果可以的話,不要叫自己小編,聽起來過於官腔,以及最好多用【你】來稱呼你的粉絲,讓顧客知道你是在跟他對話。

以我的粉專為例,你會發現我的貼文,都充滿了大量的你,因為文章是單向的,但是藉由【你】的稱呼,可以讓我和你之間有對話的感覺。

3.你的表達方式要去專業化

FB貼文內容心法 表達方式去專業化

專業人士很容易受到一種詛咒,叫做【知識的詛咒】。

這意思就是說,當你學的越多,你就會理說當然的以為,每個人都有你的知識量。

你會把【你所會的冷門知識】,當成【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識】,但是專家和一般人是有很大的知識偏差的。

這時候表達方式要怎麼去專業化,讓一般人也能聽懂,就是個很關鍵的技能。

1)比起有知識,怎麼說讓別人理解更重要

FB貼文內容心法 讓人理解更重要

中國有句俗語:當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當專業知識份子遇到初學者,你有滿肚子的學問,但是對方卻聽不懂,那會是誰的問題呢?

當然是你,秀才的問題。溝通的目的就是把自己的觀點講得讓人明白。

比起有知識,怎麼說讓人理解更重要。

2)動腦違反人性

FB貼文內容心法 別讓人看不懂

你要知道動腦是違反人性的事情,動腦要耗費的能量比運動高得多。在古代資源缺乏的時候,人平時會抑制能量的消耗,能不思考就不思考,所以動腦其實是違反人性的事情。尤其是資訊爆炸的現代,人的注意力被各種行業所瓜分,他留給你的注意力就已經只剩那麼一點點了。

可能是網路廣告上看到,或是偶然在社團中看到你的貼文。

但如果你的文章還充滿一堆他沒看過的專業術語,他會力馬離開。我常常看到很多粉專貼文,滿滿的專業術語,每個名詞可能對你來說是常識,但我真的是看不懂啊,我甚至還要去Google才知道。

3)KISS原則

FB貼文內容心法 KISS原則

每一個行銷大師都知道把觀念講得淺顯易懂的重要性。你的貼文需要遵循KISS原則:Keep It Simple,Stupid”,意思是保持簡單和愚蠢。越簡單,越能留下記憶點。

有兩種方式可以簡化你的行業專業術語,分別是比喻和舉例。

比喻是把複雜的概念,用類似的事物來說明。舉例就是對於提出的看法觀念,列舉出可應用在哪裡的案例情況。

巴菲特是當代使用比喻的高手,他對於流行與價值差異的看法,他說:短期而言,市場是一台投票機(指多數人認定的價格);長期而言,則像一台體重機(反映公司真正的價值)。他以投票機和體重機來淺顯易懂的解釋,市場短期和長期價格波動的差異。
FB貼文內容心法 股市
毛澤東非常重視根據地建設,他形象的比喻說:革命要有根據地,就好比人需要有屁股。人若沒有屁股,就不能坐下,要是老走著,老站著,定然不能持久。革命有了根據地,才有地方修整,恢復元氣,繼續戰鬥。

FB貼文內容心法 沒屁股不能坐下

4)簡化資訊是購買的前提

FB貼文內容心法 看的懂是購買的前置階段

你的專業術語,需要想出一個讓人容易理解的比喻來,如果真的想不出來,那你就需要用大量的例子來解釋這個概念。

但是為什麼銷售的前提,要先簡化你的資訊呢?

我用回推法,慢慢解釋給你聽:購買-信任-認同-理解

FB貼文內容心法 購買信任認同理解

當你想銷售時,你要知道銷售的本質是信任,你的顧客是因為信任你的產品和服務能幫助他解決問題,他才會有購買的行為。而你取得信任的前提是認同感,他認同你的文章觀念,產品理念,或是認同你的產品價值。而認同往前推,他要先理解,也就是他要先看得懂,才有機會認同。

所以,你文章的資訊,他要先能讀懂,才能在腦中判斷這東西對她有沒有幫助,才有機會認同。

舉個例子來說:我在一個粉專上看到了一款洗面乳的介紹,他用淺顯易懂的懶人包或是影片,解釋了很多人挑選洗面乳都選強力清潔,這會破壞皮膚的平衡。我看得懂他想表達的意思,並且認同了這個觀點。接著我進一步看,發現有很多好評見證,以及有很多科學佐證。所以我信任這個產品能幫助我改善我的膚質,進而買單。

整套的邏輯是,我要先能看懂,看懂後我認同這產品的價值,我信任這產品可以幫助我解決我的困擾,我才會下單購買。看得懂是購買的前置階段,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環。

4.你在貼文的同時,你也要有一個信念,就是要把自己定位成那個領域的領導者

FB貼文內容心法 把自己定位於領導者

你現在不強沒關係,你可以慢慢進步,但是你要朝這個方向做努力。把自己定位成行業的領導者。

1)心態會影響日後每個決定

FB貼文內容心法 心態影響決定

你目標前期的設定,你想要成為頂尖,還是將就的心態,在後期的成果,會差距很大。你是活下去就滿足了?還是你想要成為你行業的頂尖?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都會在日後影響你的每個決定。

2)要有一肩扛起勝負的信念

FB貼文內容心法 一肩扛起勝負

在NBA裡,你會發現那些以MVP為目標的球員,所展現的心態和企圖心,是和其他球員完全不同的。他們會有一肩扛起勝負的信念,這信念會影響他在球場上的每個決定每個表現。

相反,我們書豪哥的信念是,能在NBA打球就很滿足知足了,那麼書豪哥現在在哪裡呢?他現在是板凳中的板凳,可能垃圾時間都沒辦法上場,但是他真的沒能力嗎?他的能力其實在NBA替補中是能混出一片天的,但是每當漸入佳境時,他就會開始失常。我看了好幾年的NBA,他生涯中有無數次出頭的機會,但都被他自己搞砸了。

更新資訊,書豪現在NBA也沒得打,跑去打CBA了。

我是相信從開始的心態信念,目標設定,就會導致你的每個決定,以及影響最終結果的。只求及格,和想考第一名,這兩種心態所展現的行動決定,會是截然不同的。

想要改變世界的公司,和一般的公司,所擁有的信念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Google和蘋果當時只是想做出差不多的東西,那麼在現代,我們是沒有機會使用Google瀏覽器以及Iphone這些跨時代的發明的。

5.別滿腦子想銷售

FB貼文內容心法 別滿腦子想銷售

很多人犯的最大的一個錯,就是不停的銷售,不斷地透支粉絲給你的信任額度。

銷售文太多了。

這就很像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一對農業夫婦每天養著一隻會下金蛋的鵝。

看著金蛋一顆顆產出,總會按捺不住貪婪,想著如果現在直接把鵝宰了,不是會拿的更多嗎?

但是,殺死鵝後,並沒有發現黃金,反而喪失了每天產金蛋的來源。

每一篇的銷售廣告,就像是那把屠宰刀一樣,收割金蛋的母體。

GaryVee(社群大神)說過,你想成功的關鍵,就是【給予,給予,給予,再要求】。

你必須先給予足夠多的價值後,你才能要求顧客互惠,購買你的產品。

但是,我看到很多人並不是這樣做的,他們的粉專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銷售訊息,每一篇都是銷售廣告,並沒有給予顧客高價值的內容。

他們已經殺死了手中的金雞母。

銷售的本質是信任,在你賣賣賣的同時,你也在收割顧客對你的信任。

顧客每次來到你的粉專,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廣告,他吸收不到什麼有用的資訊,當然是扭頭就走。

滿腦子想賣賣賣的,會被規則給淘汰。

所以,你也不能怪粉專為什麼成效這麼差了。

雖然紅利消失了,但還是能經營的,就是像我一樣多寫高價值的內容。

根據followupsuccess數據:

  • 2%的銷售額來自首次聯繫
  • 3%的銷售額來自第二次聯繫
  • 5%的銷售額來自第三次聯繫
  • 10%的銷售額來自第四次聯繫
  • 80%的銷售額來自第五至第十二次聯繫

通常人需要超過7次接觸,才會到達信任臨界點,進而有下單的行為。

看到上面數據,你會發現你的廣告訊息,至少要接觸5次以上,受眾才有可能下單。

同時,一個行銷專家【Dr. Jeffrey Lant】也說過:「行銷人員必須在 18 個月內與一個新顧客接觸至少 7 次,才有可能觸發購買行為。」
 
所以,你的思考方式可以改為,為什麼粉絲要來你的粉專7次以上呢?

為什麼要來粉專七次以上

你需要提供什麼誘因?什麼內容?

你如果了解這點本質的差異,那你的粉專上就不該只有清一色的銷售文。

你需要開始撰寫些高價值的內容資訊,牢牢地抓住受眾的心智,吸引粉絲再次關注,來產生高度的黏著度。

FB 經營:給別人一個按讚的理由

1)專心提供你的價值

FB貼文素材準備 專心提供你的價值

專心提供你的價值,當顧客信任你後,銷售會很自然地發生。

GaryVee(社群大神)說過:專注在溝通和分享價值,別期待回報,等著看會發生什麼事。

我喜歡用個比喻

  • 你一篇高價值的內容型文章,顧客對你的好感度+2。
  • 你一篇銷售類型的文章,顧客對你的好感度-5。
FB貼文內容心法-高價值文章加好感銷售減好感

這邊的加減指的是顧客對你的信任度。

簡單算一下就可以知道,你要3篇高價值的內容文章,才可以抵過一篇銷售文。

所以你在發一篇銷售文前,前面可能要先鋪墊2-3篇高價值的內容文章,才不會讓你的受眾對你頻繁的廣告文感到厭倦。

而當你的思維改變後,你會發現粉專的觸及率會越來越高。

粉絲的忠誠度也會越來越高,他們都會自發性,主動的跑來看你的內容。

FB貼文內容心法 用高價值內容吸引來粉專

很多人汲汲營營去研究所謂的銷售技巧,想著要怎麼一見面就賣你東西。我覺得是有點本末倒置了。

其實你要知道,銷售的本質是信任。

銷售真的是最簡單的一步了,真正難的是,怎麼在前期搭建起信任的橋樑。

你想想看,你是不是有要好的朋友,說XXX很好吃,話都講不清楚,怎樣好吃也不知道,但你還是跟著下單。

為什麼呢?因為你信任他。

在你腦波一弱跟著下單的同時,在這之前,是你們之間所營造的超過10年的友誼。

不管是任何的行銷技巧,要引導至銷售的過程中,本質上都在搭建你和他的信任關係。

像是請明星代言,就是利用你對那明星的信任轉嫁到產品上。找顧客現身說法,秀出知名的合作夥伴,各種顧客的評價,或是開箱文體驗。這些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你信任他。

而最好建立信任的方式就是內容行銷,用內容來吸引,吸引認同你想法和理念的人群。持續的製作優質內容來加溫信任感,這種的信任度最強。

2)行銷的目的是創造顧客價值

行銷心法-行銷的目的是創造顧客價值

為什麼需要行銷?

會有【行銷】這概念的產生,是因為供給大於需求

你的產品擺在那沒人要買,你很苦惱啊,想做點什麼,所以行銷就是在【產能過剩,供大於求的情況下,你想賣產品時的手段】。

你可以想像看看,如果今天你賣的是必須品,大家都需要的,並且你獨有,人人都搶著要,那麼你只要販賣就好了,你還需要做行銷嗎?

例如現在人人瘋搶的口罩,如果是你獨賣,你是不是就只要翹著腿收錢就好,還需要想什麼推銷的招術嗎?

所以啊,也就是因為在現實的狀況下,並不是你獨有一家,你有很多的競爭對手。

因此,你需要給顧客一個理由,為什麼他要選擇你?

他要選擇你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只要他覺得他佔到了便宜,或是他覺得他購買這些東西很值得。

銷售的過程是價值的交換:一方是你的產品價值,另一方是你產品的價格

行銷心法-銷售的過程是價值的交換

商業的本質是價值交換,你用你的產品價值,跟他交換他的金錢價值。

行銷在做的事情,就是在你產品價值的砝碼區上,再加上【顧客價值】,只要他認為的價值>產品價格,他就會下單。

這種【顧客價值】,可以是因為你賣的是奢侈品,有名人代言,讓他買了倍有面子,實現裝的剛需,以及你的產品是有機食品,讓他吃了有安心感。

或是他信任你,認為你是這行業的權威,相信你的產品能幫助到他。

又或者是他喜歡你,單純花錢支持你讓他自己開心等等。

簡單來說,行銷的目的就是要創造顧客價值。

而對一般商家來講,創造顧客價值最好的方式就是撰寫高價值的內容,讓顧客對你抱有信任,知道你是這方面的權威,專家,能夠解決他的困擾。

這會比打折,特價等等的手段來的有用。

你要讓顧客對你的信任【顧客價值】+【產品價值】>【產品價格】。

只要他認為值得,他就會購買了。

6.中小企業跟大品牌經營社群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一般小編在製作貼文時有個重大盲點。

多數小編為了蹭流量,會去炒時事,做梗圖。辛苦了半天,卻發現對自身公司銷售沒帶來太大的幫助。久了之後,也不確定自己到底在做什麼,開始陷入迷惘。

其實不是你沒梗,就單純只是你還不夠格。

FB貼文前言 炒時事對業績沒幫助

人在思考路徑上有分成2種模式:中央路境,周邊路徑。

中央路境指的是,在面臨比較重大的事情,像是買房子,金額很高,那就勢必要做出很多研究。會有謹慎思考的過程,深度分析。

周邊路徑指的是,面臨無所謂的事情,比如買個飲料,隨便都行,挑個順眼的拿。不會花太多思考,懶的分析,爽就好。

人的這種思考方式,會影響品牌在做策略布局的實際執行面。

FB貼文前言 人的2種思考路徑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講。

蘋果,大品牌阿。他在賣手機時,就可以拍形象廣告,賣個情懷。

但是如果是小米。他要怎麼跟蘋果做抗衡呢?

如果大家都是用印象來決定,這樣子的【周邊思考路徑】,那他怎麼可能玩得過蘋果?所以他勢必要想辦法讓人把思考路徑,轉換成謹慎思考的【中央路徑】。

小米就不能只拍形象廣告,相反的,他恨不得把整支手機拆解開來。一個一個跟你講裡面的零件是有什麼功能。回到功能的實際層面,讓你能夠回到理性,去仔細研究,去衡量他的性價比,最後來選擇他。

小米手機把零件拆開來1
小米手機把零件拆開來2

簡單來說,牌子不夠大,就要花更多時間做內容來解釋。

牌子不夠大要花力氣解釋

對比於你的粉專也是一樣的,那些大品牌【全聯】,【故宮】等等。牌子夠大,人們對他的產品品質有信心,那他就只要炒流量就好。但你的牌子小,你也跟著做梗圖的話。

固然可能有人被吸引進來,但這離他要不要購買你家產品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因為對你沒有信任關係。

粉專上面沒有產品類或是教學類的文章,都在炒時事而已。他就無法判斷你的產品是否能幫助到他。所以這會是中小企業和大品牌最大的差異。

FB貼文前言 對你沒信任關係

很多時候,你是誰,比你說什麼重要多了。在你沒名氣前,你得先累積顧客信任,多讓自己言之有物,比較重要。

如果你是大品牌,就玩梗圖,炒時事。

而中小企業或是個人品牌,就要乖乖的寫高價值內容。

7.多平台經營,不要單壓在一個平台上

在這個時代,任何公司都需要有把自己當作媒體公司在經營的自覺

但是,光是平台就有FB,IG,PODCAST,YOUTUBE,BLOG,EMAIL等等這麼多個,到底該怎麼選擇,以及要把精力放在哪裡呢?

我的建議是多平台經營,不要把內容單壓在一個平台上面,因為這樣風險太大了。

如果你單壓在一個渠道上,那只要那個平台的演算法更改,你的流量,你的生意就會大打折扣。

比如,就算是以最穩的SEO為例。

在2018年8月時,Google 更新了EAT(專業性,權威性,可靠性)的演算法。

這指標的目的在於打擊假新聞,要求在主要內容中要加入該領域的專家意見。

尤其對於【敏感主題】,像是【醫學,食品,科學,金融,法律,新聞】等領域的網站,要求特別高。

演算法一改下去,一片哀嚎,有很多人甚至在流量上出現砍半的情況。

而這種單壓平台受影響的例子不是單一案例。

像是Google Ads 取消側邊的版位,讓投放Google廣告的成效大減。

更不用提影響更大的Facebook紅利消失,和Youtube的審核黃標了。

所以,你需要趁還來的及的時候,開始多渠道經營,來分散風險。

如果你現在還是把資源單押在一個平台上面,那麼只要演算法一改版,你的事業收入就會大減,而這時候才想到要轉型就晚了。

1)素材要重複使用,一魚多吃的概念

臉書和部落格最大的差別,在於內容的生命期限。

你想想看,你的臉書如果一個禮拜不發文,那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雖然每一篇內容都是你辛辛苦苦打出來的。

但是其實過一個禮拜就不會有觀看數了,幾乎不會有人耐著性子往下拉,去看你一年前的文章,等於是fb貼文消失了。

這樣你不甘心啊。

這就是部落格優於FB的好處。

所以我都會建議內容製作者,最好是搭建自己的網站,來擺放自己的內容。

以FB當作主戰點的話,不是個長遠的目標。

以我來講,FB是作為我的【草稿區】。

當我針對議題,打了5-6幾篇文章後,相同類型的貼文我就會集結起來,統一放在部落格上。

這樣你辛苦打的文章才不會白費工夫,內容能夠存活,持續供人觀賞。

好內容就是好內容,就該持續存在,像經典名著一樣。

不管是IG,FB,Podcast,Youtube,Blog,Email,這些平台的內容都是可以通用的。

你好不容易寫好一篇文章後,那麼你要想辦法把這素材重複使用,發布到其他平台上,發揮他的剩餘價值。

不過,要注意的是,麥克盧漢說過:【媒介即訊息】。

這意思指的是,媒介會決定信息的內容。

比如同樣是要約朋友吃飯,都是同一個目的,但是你用電話聊天和用LINE打字,兩者呈現的內容會全然不同。

所以,只要是媒介改變,你的內容訊息也需要作出相應修正,跟隨著改變,要尊重不同平台的使用者習慣。

比如,以我為例的話,我個人看法是這樣。

在臉書中,你可以當作是你的靈感筆記,或是心得分享,是屬於碎片化的內容。

我自己都是把臉書當作【草稿區】來使用,成效不會太在意,得失心也不大。

而IG,你可以想成是有圖片的臉書文,就是寫好臉書文後給他額外做一張圖片。

然後當你日常的貼文累積到一定量,可以組成有完整架構的文章後,就可以考慮把文章統整成網站的部落格文章。

也就是說,部落格文章是臉書文章的集合體。

而當你的部落格文章統整好後,就可以開始錄製Podcast。

Podcast可以當作是有聲音的部落格文章。

因為Podcast的內容通常介於30-40分鐘,日常的臉書內容還不足以支撐這內容的量。

而至於Youtube,就可以當作是有影片的Podcast。

把Podcast的廢話拿掉,取其精華,濃縮成10-20分鐘,並且後製加上影片素材。

最後,Email寄送的內容,你可以像我一樣,每日寄送FB以前寫的文章。

簡單來說

  • 日常貼文可以在臉書上撰寫,把臉書當草稿區來使用。
  • 而IG是加了圖片的臉書貼文。
  • 部落格是統整後的臉書貼文。
  • Podcast是加了聲音的部落格文章。
  • Youtube則是加了畫面的Podcast精華版。

所以你會看到這些渠道的內容素材,都是可以互通的,只是要做些適當的加工優化而已。

在平台內容的偏重上,我會建議以【Youtube】,【Podcast】,【部落格】這三者來當作未來核心。

理由是這三者的內容生命周期比較長,並且比較能吃到複利的效果。

所謂的複利效果,就是當你開始耍廢後,還是會每日帶給你穩定流量,有點被動收入的意思。

比如,在部落格和Youtube,這兩者分別是第一和第二大的搜尋平台。

人們會固定的在Google和Youtube上搜尋關鍵字,這些流量來源很穩定。

而部落格相對來說,又比Youtube更穩一點。

因為部落格的SEO流量是你佔據位置後,除非後來競爭者有什麼變更,不然就是站穩不會動了。

但是Youtube的演算法會對新影片有更高的權重,同樣主題的內容,不是你內容豐富就好,而是越新的他會排越前面。

至於Podcast,受益於新科技,未來應該還有很長的一段紅利期。

免費註冊:《WordPress架站》網路行銷新手入門,打造品牌電商

2)加里.維納查克創造大量內容的產出結構

加里.維納查克在聖誕節時發布了一篇,他們團隊創造大量內容的產出結構

他製作內容的方式也是一魚多吃,同個素材會反覆使用,只是製作內容的邏輯剛好跟我相反。

他的投影片里提到,一開始他會先製作一個【支柱內容】,像是一次演講1個多小時的錄影影片。

接著在這長篇影片中,分別投放到Youtube和他的播客裡。藉由這兩個平台來收集粉絲反應。

因為不可能整片都是高潮,只有少數的片段或是言語能感動到粉絲。他就觀察粉絲的留言,把能觸動到粉絲的片段擷取起來。

再根據不同平台,製作不同長度的短視頻。

像是FB最長影片是45分鐘,IG是1分鐘。接著再觀察粉絲反應,進一步再把跟粉絲有共鳴的名言截取起來,製作成靜態圖片或是動圖。這樣又變成了原創的內容,可以進行二次發布。

整套流程是:【紀錄-創作-發布-聆聽反饋-再創作-發布】。
媒體素材會從:【影片-短影片&文章-圖片】。

這真的是很聰明的作法,讓粉絲來幫你篩選內容要點。核心的概念就是,先發布深度內容,先吸引硬核粉絲幫她挑重點,接著再把輕鬆容易讀取的重點片段截錄下來,發布至各平台。

讓這些比較輕量級的內容去分享散佈,如果有人對這主題感興趣,又會在導流回硬核內容中。因為能造成大量分享散佈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和你的內容深度是成反比的。

門檻越高的文章,越難散佈。
    
基本上,高門檻,有點專業性質的,除非是遇上時事議題,不然不可能會爆紅。

所以如果你想要製作像病毒式傳播的貼文,你內容的門檻要越低越好,讓別人不需要具備什麼前置的資格門檻,人人都可以發表意見。

因為當你影片越長,一方面是不見得每個人都有耐性看下去,另一方面式牽扯到的議題太多,造成別人分享自己觀點的困擾。

適當降低內容深度的門檻,是可以提升傳播的機會。

一魚多吃的方式,我自己也很常用。不過我採用的方式是和大神完全相反,因為我覺得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直接對著鏡頭演講,直接講超過45分鐘,並且還言之有物的。

這需要天分。

我採用的方式是用累加的,今天寫一部分發布,改天再寫一部分,最後再把他們做一個大合集。像是我粉專會逼自己打成長文章,用意就是當數量夠後,數篇文章可以合併成一篇放入我的部落格中。而部落格中的文章數量夠後,又可以拿去當出書的素材。

而不管是我或是Gary大神的方式,在本質上都在提供高價值的內容。採用這種方式的好處,是你一味的炒時事,或是發快餐短文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所以這意思其實就是說,當你在製作一則內容時,你同時要考慮到他的【重複可用性】。

你打了一篇長文章,那是不是可以把它變成影片,或是懶人包【再使用】?經由時事或是快餐短文所帶來的流量只是一時的,你無法對她做後續【再利用】。

建議你的內容最好是夠豐富,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這樣你在切換平台【再利用】時,才能從不同面向來截取精華。

二.Facebook貼文素材準備

FB貼文素材準備

當你學會製作fb貼文內容的心法後,下一步要開始準備素材。

素材的準備會是影響你粉專貼文很大的因素,因為你要先【輸入】些資訊,才能【輸出】出你的文章來。

你【輸入】的質與量,會大大影響你【輸出】文章的好壞。

1.選定主題後,大量蒐集資料

FB貼文素材準備 選好主題大量蒐集資料

素材準備其實沒什麼技巧,就是選定主題後,大量蒐集資料。

你需要多方閱讀,多看看不同的觀點。

1)多看英文文章

FB貼文素材準備 多看英文文章

像我的話,我會用英文關鍵字,找出一堆英文的文章,然後直接用Google翻譯,把整個網站變成中文。先大致閱讀,看看有沒有符合我想要表達的觀點。

英文網站有個優點,就是資訊很完善且先進。

不得不說,在大多數領域,你用英文關鍵字找到的答案,會大幅優於用中文關鍵字找到的答案。

我的英文能力其實並不好,要我直接看英文文章我會很痛苦。但是現在的Google更換了翻譯演算法,跟幾年前相比,句子變得通順準確很多。不管是Youtube的英文視頻或是文章,我覺得準確率有70%以上,自己在稍微腦補一下,就能輕易看懂視頻及文章的內容。

2)有90%的時間是花在準備素材上面

FB貼文素材準備 有九成時間在準備素材上

我在統整資料的過程中,有時候也會使用心智圖的方式,列出這主題的關鍵字,看看我需要講到哪幾個方面。

其實在寫文章中,可能90%的時間都是花在準備素材上面。

像我可能一篇文章30分鐘到一小時就可以寫完,但是我前提會花很多時間準備。等當決定要寫一篇文章前,我會先選定主題,看一些相關資料後,然後放空,或閱讀不相關的書籍影片漫畫遊戲。

你可以去泡個澡散散步,讓潛意識腦袋自己去準備你要的資訊,一有相關想法就趕快記到筆記本上,累積差不多我就會開始書寫。

3)對工作的行業有興趣,是寫好文章很重要的因素

FB貼文素材準備 對工作有興趣是寫好文章關鍵

我在心法篇中有說過,你需要有成為這行業頂尖的心態,你寫文章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你自己。你可能正在考慮要叫小編寫,或是要找哪家行銷公司作外包。

但是,我通常會建議老闆自己去寫文章,因為只有真心對這行業感興趣,才能寫出好文章。甚至能賺到大錢的公司,文案通常都是老闆自己寫的。

你真的不能要求公司的小編有多好的表現,要他花功夫去了解這行業。你不能期待他下班時間還會投入心思自己去研讀,而不是跑出去玩。大多數的小編只能寫出沒有靈魂的文章,以及跟競爭對手有80%像的模板文章。這也是大部分的粉專貼文,只會充斥銷售訊息的原因。

大多數小編來你公司應徵,只是想混口飯吃,並不是真的對你的產業有興趣,就算他有行銷知識也是一樣。你要他去研究一個他不感興趣的東西,真的是很痛苦,除非你錢給得夠多。

對工作的行業有興趣,是寫好文章很重要的因素。

4)折衷方式:口述,再重新排整為貼文

FB貼文素材準備 口述再重整成貼文

剛出社會時,我有三年多的時間,待在一間傳統行業的公司,擔任網路行銷。這是一間經營五星級飯店,美術館等高端市場的LED公司。公司里全部都是傳統業務,只有我是網路行銷,上班真的是沒什麼壓力,上班基本上就是在自習。所以我的網路行銷知識,全部都是那時候自學來的。

我有基礎的行銷觀念,但是我對LED完全沒興趣,我也嘗試寫了幾篇LED的文章,但是真的連自己都看不下去。我下班時也不會想去閱讀LED相關的資訊,但是我會自發研究網路行銷。

真的不能期待你家公司的小編,對這產業抱有跟你一樣的高度熱情。

有個比較好的折衷方式,你可以口述,讓她用行銷知識,再重新排整為貼文。

2.培養正確的學習方式:主動學習

FB貼文素材準備 主動學習

想要在短時間內成為行業頂尖,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最大的關鍵。講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我下面說得會打破你以往的認知。

你想想你在學生時代裡,你平時是怎麼讀書得的?

反覆閱讀,畫線畫重點,筆記總結。忘記了,考不好,那一定是看得不夠多嘛,於是你又會再重讀一遍。但在研究顯示裡,這些你常用的學習方式,其實是沒有效率的笨方法。

現今研究,最強大的學習方式,是主動學習。

主動學習的意思是,主動去回想,一次次地去刺激你的腦細胞迴路,給他畫上一痕又一痕的印記。簡單來說,就是你在絞盡腦汁想答案的那個過程。

有兩種方式符合主動學習的手段:心智圖,教學相長。

1)是採用心智圖的方式

FB貼文素材準備 心智圖

用圖像聯想的關係去把它默寫出來,寫到的地方忘了,就去重讀忘記部分的資料,再重新默寫一次。心智圖也稱為腦圖,是一種圖像式思考來表達思維的工具。

藉由列出關鍵字,用聯想的方式來串聯資訊,心智圖也是最符合腦袋吸收資訊的手段,因為他是模擬大腦傳遞訊息的方式。

2)是教學相長,也就是藉由教學,讓你的知識更鞏固

FB貼文素材準備 費曼學習法

我的粉專社團也都是我學習或思考的心得分享,主要目的也是讓我藉由教學,明白我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

有一種稱為費曼學習法的技巧,你只要花上20分鐘就能深入理解知識點,而且深刻難以遺忘。

該技巧主要包含四步:

第一步:把它教給一個小孩子
FB貼文素材準備 教給小孩子

拿出一張白紙,在上方寫下你想要學習的主題。假想一下,如果你要把它教給一個孩子,你會講哪些?這裡你的教授對象不是你自己那些聰明的成年朋友,而是一個8歲的孩子,他的辭彙量和注意力只能理解基本概念。

許多人會傾向於使用複雜的辭彙和行話來掩蓋他們不明白的東西。

當你用孩子可以理解的簡單的語言寫出一個想法,那麼你便迫使自己在更深層次上理解了該概念,並簡化觀點。你就會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裡還有不明白的地方。

第二步:回顧
FB貼文素材準備 回顧

在第一步中,你不可避免地會卡殼,忘記重要的點。

這一反饋相當寶貴,因為你已經發現了自己知識的邊界。

這是學習的開始,現在你知道自己在哪裡卡住了,那麼就回到原始材料,重新學習,直到你可以用基本的術語解釋這一概念。

第三步:將語言條理化,簡化
FB貼文素材準備 條理化簡化

現在你手上有一套自己手寫筆記,檢查一下確保自己沒有從原材料中借用任何行話。

將這些筆記用簡單的語言組織成一個流暢的故事。

第四步:傳授
FB貼文素材準備 傳授

如果你真的想確保你的理解沒什麼問題,就把它教給另一個人。

檢測知識最終的途徑是你能有能力把它教導給另一個人。這不僅是學習的妙方,還能窺探不同的思維方式,它讓你將想法從頭重組。

你可以像我一樣創個粉絲團分享你的所學,下面如果有人回應時,代表有人因為你的資訊,有所不明白的地方。

這就是你論點的漏洞,也是個機會,讓你檢視自己文章有哪些地方還不夠全面。

這種學習方法會讓你對觀點和概念有更為深入的理解。重要的是,你透過這種方式,分享的知識貼文,才能讓一般大眾好理解。

3.學習要去理解應用,不要單純死背

我先說,我討厭背東西。在這方面,愛因斯坦有相同的見解。

我講個小故事:

當年,愛迪生在尋找助手,但你也知道,愛迪生這傢伙的毛病很多,光是改良一個燈泡都可以測試個6000多次。你就知道他對於助手有多高的要求了。

他挑選的人才標準,幾乎可以說是要把當時的字典給完全背起來。

他面試時提出一堆問題,像是:

【從紐約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不鏽鋼是用什麼做成的?】

這種放在現代用Google都要查很久的問題,佈滿一整張考卷。

妳想也知道,誰有辦法回答呢?

所以她面試助手好久,都沒人能滿足他的期望。

於是,愛迪生滿腹怨氣地對愛因斯坦抱怨:「每天上我這兒來的年輕人真不少,可沒有一個我看得上的。」

愛因斯坦一看到考卷,都驚呆了,直接對愛迪生打趣道: 「看來不用等你拒絕,我自己就可以宣布自己落選了。」

也就是說,這考卷的難度連愛因斯坦都要投降。

愛因斯坦有切身的體驗,強調不能死背東西,而要靈活運用思考。他認為這些知識,攤開書上都有,為什麼還要去背呢?

就算知道紐約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那只是串數字,而且在鐵路字典裡都能查的到,如果沒有這數字運用的用途,那背這串數字又有什麼存在意義呢?

在中國古代社會裡的科舉制度,培養一大群的讀書人書呆子,背四書五經。背書的目的就是為了上京趕考,考出個好功名,這制度跟現代是雷同的。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考試,而不是為了成長。

幾百年來不管怎麼改朝換代,除了風俗民情有所變化,像是把整段歷史丟進放映機裡,不斷倒帶重播一樣,對於基本的生活水平,找不到任何進步的跡象。

如果你的學習方式,受到傳統教育的荼毒,看到什麼知識都用背的。

老師講什麼就背什麼。那你不管去聽再多的行銷講座,或是看再多的線上課程,都是在浪費時間。

也就是說,如果當你只是用背的,而不去推敲後面的思路,對於行銷趨勢一直在後面追,你不管多努力都追不上的。

就像是大部分人讀書只是讀書,有些人則是去推敲作者寫這句話背後的邏輯思維。

相反地,你只要掌握大方向,知道他們營運的訴求為何,這樣大方向不變,那平台怎麼更動,你都不會差到哪裡去。

所以,遇到知識不要去背,你要試圖去推敲背後引發這跡象的原因。

1)理解底層邏輯你才能舉一反三

想增加學習效率,應該注重於理解,而不是數量的提升。
    
我看書真的是非常的慢,我常常看到一兩頁,看到某個沒看過的新概念,就會停下來很久,開始想想這概念對我有什麼關聯,有啟發了我什麼,或是我生活中有沒有案例可以解釋他。
   
我很喜歡九把刀的一句話:【慢慢來比較快】。
   
在我精讀的過程中,我其實是在培養思維能力,我是在找他的底層邏輯。
   
我用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
   
如果你有做菜的經驗的話,你在看網路上食譜的時候,你會發現肉,海鮮等等都有不同的料理方式。
   
我以王剛的視頻【紅燒鯉魚】作為例子,有4個步驟:

  1. 備料:將魚處理好後,五花肉切成小塊,增加香味。切香菇,代替味精,提升魚的鮮味。切大蒜,生薑,小蔥。
  2. 料理:加入底油燒至五成熱,把魚兩面先煎焦酥金黃,撈出。加入豬油,蔥薑蒜粒爆香,加入香菇蔥粒。
  3. 調味:加入蠔油,生抽醬油,啤酒。加入胡椒鹽,食用鹽,白糖提鮮。放入鯉魚下鍋燒熱6分鐘。
  4. 擺盤:撈出鯉魚。把鍋內湯汁大火燒開,加入澱粉勾芡,淋在魚上面。

以上就是一道完整的食譜,你可以把他想像成一本書。
   
不同的書都是重複一次這樣的料理過程,只是材料不同。
     
而底層邏輯是什麼呢?
     
就是將他解析開來歸類,你會發現相關的料理,步驟的處理都是一樣的。
    
都是可以分為:備料,料理,調味,擺盤的階段。
    
並且,肉類都要先川燙過,來去除血水,而海鮮就要加入薑片和米酒來去腥味,或加入豆瓣醬來提味。
   
這樣當你知道底層邏輯後,你就能舉一反三。
    
你就不單單的只是看,而是會去思考,為什麼要加入蔥薑蒜?
    
加入的作用是幹嘛用的?
   
這樣面對從未處理的料理時,比如鹿肉,你就知道是肉類,要川燙,知道該怎麼處理他,該怎麼調味。
    
所以,當你學習新領域的時候,你只要去深入研究,掌握他的底層知識,掌握他的本質,剩下的你就可以直接用推理的,這也是學習最快的方式。

真正好的學習方式,並不是看100本那個領域的書。
   
畢竟廢書很多,有時候作者自己都搞不懂自己在寫什麼,讀這種書反而有害。
    
不是看書要多,而是要去深刻的理解他,找出最底層的觀念,舉一反三,這樣看到類似的,就算你不用看書你也能知道內容。

正確的做法是,直接找經典書看,讀10本,各讀3次,把一本書一字不漏看完,去理解背後的底層邏輯反而會更好。
    
這樣才不用每次看書就像看一本新書一樣,本質理解夠深刻後,可以直接用推理的,這也是提高學習速度的根本辦法。

2)需要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

為什麼我很常強調自我學習呢?

因為台灣的教育真的很爛,你學得越多思維越僵化,尤其是你念到博士,如果沒遇到好老師,那麼你的整個思維架構都固化了。

你會發現有很多博士生會固執己見,在討論議題時,常常會跳針,為了辯論而辯論,他只是想反駁你的論點,而不是專注在議題上,這是台灣教育的悲哀。

不可否認的是你我都曾經接受過教育的荼毒。

真正的教育應該要是【以終為始】為導向的,也就是目的為導向,你想成為什麼,就去學什麼,去實際運用。

但台灣的教育由於是70-80年代的代工關係,教育的方針是填鴨式教育,也就是趕快學一學,趕快上工了,不管你到底有沒有理解。

學校的教材是為了考試,很不實用

這樣你可能聽不懂,我以簡單的例子來表示:大家都知道學歷史的用意是,相似的歷史總是會不斷的重現,學好歷史可以知古鑑今。

但是我從皇帝堯舜,唐宋明清,一路學到中華民國,我怎麼學半天,還不知道歷史到底教會了我什麼呢?

考試裡,考卷上選擇題裡問,甲午戰爭是發生在哪一年呢?或是哪一朝代發生的戰爭叫什麼名字?

這些問題,到底有什麼意義?

甲午戰爭發生在哪一年只是一個數字,這有很重要嗎?為什麼考題要這樣出?為什麼在課堂上,沒有人用心裡學的角度,或是經濟學的角度,探討甲午戰爭爆發在背後的原因?

在現代,有100個人裡,找不到1個能說出,學歷史到底對他有什麼幫助的。但在古代,每個帝王和菁英階級都覺得歷史很有用,必學!

這中間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呢?

原因是因為古人學歷史的方式,是把自己帶入進當時的環境因素下,現在我手握幾萬大軍,敵人是誰,盟軍是誰,我現在在打哪一場戰役,損失多少了,在這關鍵一役上,我的決策為何?

在這推理的過程中,把答案先蓋住,先設身處地的代入進情境中,最後再來看當時的將領的做法跟自己有所不同,再來檢討。

就是靠這種方式,來深刻的理解,古代的歷史放到現在當有相似情況出現時,我能怎麼應對?

設身處地地來思考,不想怎麼辦呢,不想不行啊,敵軍都要攻過來啦!

這種學習方式絕對不是背一堆名詞年代所能取代的。

你必須得接受事實,在你國高中大學,被動接收的教育大部分是對你出社會後一點幫助都沒有的,你無法接收到業界第一手的知識。

但你能怎麼辦呢?

你就只好主動學習啦,你要開始扛起肩膀對自己負責了,你要以【以終為始】的觀念去學習,也就是目標為導向

3)對自己負責,目標為導向,以終為始來學習

行銷心法-以終為始來學習

你想要成為什麼,就去學什麼,而不是看到什麼都報名都想學,並且學了後要馬上去實作應用,只有你自己能做出來,那才是你的東西。

另外,你還得對學習的內容保持高度覺察,我已經說過了,大部分人接受過台灣的教育,思維已經被同化了,所以他們成為老師後,他們給出課程教材的方式,也會很死板。

妳可以注意到,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才,思維會越僵化。

包括現在很多的線上課程,我看到老師是什麼名校畢業,我就知道完了,都受到學校教育的遺毒,教的內容是完全不實用的,都在教工具怎麼操作而已。

大部分人規劃課程的方式,是把那些插件軟體的功能全部講一次,不管實不實用,然後不會教心法,這其實很像是說明書,就是把你自己摸一摸就能學會的東西,帶著你做一次而已。

市面上的教程,幾乎只會教操作技巧,而不會教心法觀念。

我不確定這種教法你喜不喜歡,但是我個人是很厭惡這種教學方式,會有種錢花得不值得的感覺。

自我學習的價值,就是你遇到什麼困難,然後去學習他,實作,學會後教予別人,這樣重複循環。

這樣的學習方式的好處是,你能確保自己學到的是實用的功能,而並不是像傳統教育那樣給你一堆用不到的知識。

4)學習要抓準本質

在科技爆炸的時代,資訊像大白菜一樣遍地都是。
   
連阿貓阿狗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
   
其實,你現在最大的困擾,已經不是要去哪裡找資料了,而是要如何在遍地石頭中分辨出真正的黃金。
    
這是一個滿危險的時刻,當你只有0分的時候,你看30分的東西,都會是100分。
    
所以要怎麼分辨30分和100分,這個方法,你學會後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分享一下我是怎麼學習的。
    
我跟一般人的學習方式不同,我不會什麼都去學。
    
孟子也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
    
當你【輸入】什麼,你就會【輸出】什麼。
   
所以你要慎選【輸入】你頭腦的資訊。
    
我不管學習任何課程,一開始,我都會先抓準【本質】。
   
我是用篩選的方式,分辨那個教材有沒有符合【本質】。
   
有的話我才會花時間和工夫去學習他。
    
當然還是有很多,因為名氣太大,不免踩雷的教訓。
   
【本質】有點抽象,所以我用實際例子:

以FB經營來講,FB的本質是【互動】

互動白話一點,就是按讚,留言,分享。
    
其中評分,分享>留言>按讚。
    
所以我在第一關篩選,所謂的【網路行銷大師】時,我會先去看他貼文。
    
比如他是破萬粉絲團,但是常常貼文不到20按讚,或是少於5人以下分享。
   
那這種的粉絲團,不管他提供什麼【FB教戰】課程,我都會一律PASS跳過。
    
因為他在FB的精隨,【互動】這關,觀念就錯了。
    
方向錯,策略錯,那後面不管怎麼經營,都是錯的。
    
他自己經營的方法,通常就是他會教給你的方法。
    
所以你如果未來粉絲團想要像他那樣死氣沉沉,那你就可以找他學習。
    
我在FB經營【互動】這塊,我是非常看重的。
    
以我為例,我自己寫文章時,我衡量我這篇文章價值高不高,就是採用有沒有人分享,來作為判斷依據。

以Youtube來講,本質是【黏著度】

就是我會衡量,訂閱數和觀看數的比例。
     
以一部影片為例,當你這部影片被人看到時,他如果喜歡,就會訂閱。
    
但是如果他真的超級喜歡,覺得每部影片都想看到的話,就會加到【搶先看】裡面去,不想錯過通知。
      
我覺得影片質量有沒有高到讓人願意加到【搶先看】,是區分點。
     
當你觀看數比訂閱數高,這代表一件事情,每當你的影片發布時,訂閱的人是願意觀看你的影片的,並且願意推薦出去給其他親朋好友。
      
這樣才會造成觀看數比訂閱數高的結果,不然連訂閱的人都不想點開來看的話,觀看數是不會比訂閱數高的。
      
如果你的影片都一直能讓觀看數大於訂閱數,代表你是潛力股,缺的就只是曝光度,也就是等時間證明而已。
    
老高雖然現在是200多萬訂閱,但是他從10萬多人訂閱開始時,他的影片都始終維持著這個法則:觀看數>訂閱數。

另外還有一個思考點是,當有新觀眾訂閱你時,他會像是發現寶藏,或是新大陸一樣,一直往前點,你的每一部影片他都想看,一直翻你早期的影片看。

簡單來說,如果你想要做youtuber,那你的影片質量就要高到有人願意去追你的往期影片。

同理,觀看數遠小於訂閱數,就代表你的影片其實不吸引人。

所以像是志祺77開Youtuber課,我就完全不考慮去上。

不過話也不能說得太滿,要看他是開什麼類型的。如果是資訊蒐集,素材製作,這是他們團隊的強項,這我還是有點興趣的。

但如果是教口語表達,我就會果斷按叉叉離開。

以SEO來講,本質是【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其實就是寫好內容。

我的判斷方式是會先看導師自己有沒有網站,然後網站的內容資訊是不是吸引人的。
       
再來,我就會直接去看他的教學大綱,我就覺得很奇怪,國外都在教SEO都在宣導要製作好內容,教你用各種不同策略製作內容。
      
怎麼在台灣都在教很【形式】的,像是在背公式,背單字一樣。

抓準本質大致是這樣子,心中要先有一個準則。
     
從那個準則去推論,你想要找什麼樣的資訊去完善這個準則。
     
以終為始,目標導向的學習方式,才能讓你越學越強。
    
市面上已經不缺教程了,缺的是【好教程】。
      
如果什麼都想學,那其實會變得很廢,因為市面上的行銷導師,可能連自己在教什麼都不知道。

三.Facebook貼文表達方式

FB貼文表達方式

在你準備好素材後,你要傳遞資訊的方式中,我覺得有3種方式相較於其他方式,是互動率最高的,他們各有優缺點。

1.長文章,也就是我粉專最常使用的方式

FB貼文表達方式 長文章

長文章的好處就是相較於短文案而言,你的內容面面俱到,雖然很多人會不覺得長文案會有人讀,不過根據以前各種廣告行銷人的測試,長文案永遠比短文案有效果。

比較常見到的代表粉專有:峰言峰語/二師兄/江孟芝

1)資訊越長越有力量

FB貼文表達方式 資訊越長越有力量

有一個叫做捷思法的主張,是指資訊越長越有力量。

人是一種很懶的動物,一有機會就會避開思考這件苦差事。如果你的廣告文案很長,包含大量可靠的事實和資訊,那你宣傳的產品或服務,就更有可能獲得人們的好感。這在實際例子上,你的潛在客戶就會認為:哇,這邊資訊這麼豐富,他肯定很懂,這產品是真貨。

會大大的增加潛在客戶對你訊息可靠信和正確性的正面看法。

看到列舉了一堆案例與佐證,會覺得這肯定會有什麼特別之處,人在一信任後,就會放棄思考 。

2)公眾人物代替我們發聲

FB貼文表達方式 公眾人物替我們發聲

這例子就很像是館長,很常針砭時事,大部分講得都滿有道理的,累積大量的死忠粉絲。他們的信念價值觀和館長綁在一起,館長就是他們信念價值觀的衍伸,代替他們發聲。館長日後講什麼話,他們就會放棄思考,覺得館長講什麼都會是對的。

我們常常會尋找很多公眾人物,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它們身上,信任他們的看法,原因就是人真的是很懶得思考的動物。

3)長文案能造就忠誠粉絲

FB貼文表達方式 長文章造就忠誠粉絲

長文案的缺點就是不容易擴散,需要讀者花比較多心思,來思考閱讀。

但同樣得,因為讀者願意花時間去讀長文案,不管是信任度,或是讀者的質量都是比較優良的。你想你要耐著性子,讀著一兩千字的文章,把他看完,你已經投入你的沉沒成本。

你就會說服自己,這篇文章我花這麼久的時間看,一定是對我有幫助得,從而進一步增加對這文章的信任感。

你花1分鐘看完的文章,和你花10分鐘看完的文章。你已經投入時間看完,你對這兩篇產生的信任度會是不同的,通常你投入成本越多,你會越覺得他有價值。

2.懶人包:fb貼文範例

FB貼文表達方式 懶人包

懶人包是因應這個社會的變化而生成的,他是簡化資訊並搭配圖片做表達,讓讀者能夠快速理解資訊,這種方式在往後潮流趨勢下,應該會越來越熱門。

懶人包的好處就是能大量擴散,消息容易讀,容易懂,缺點就是沒辦法像長文案這樣,累積大量的信任。懶人包大部分只能了解表面知識,像是新手指南一樣,讓初學者有個淺略的認識。

懶人包可以簡化分成:資訊型懶人包,娛樂式懶人包

1)資訊型懶人包

FB貼文表達方式 資訊型懶人包

資訊型懶人包就是傳統的懶人包。

把艱澀難懂的文資訊,通過用圖文安排的方式,簡化。

代表的有:讓狂人飛/林長揚/圖文不符

讓狂人飛

讓狂人飛

林長揚

林長揚

圖文不符

圖文不符

2)娛樂式懶人包

FB貼文表達方式 娛樂型懶人包

另外有種新形態的對話式貼文,我也把他歸類為懶人包的一種。他是一種用對話的形式,讀者是以第三方的立場來觀看,跟隨劇情沉浸在情境中,這種方式,我覺得會是目前甚至未來互動分享率最高的方式之一。

代表的粉專有:跟著情史煌一統天下/二師兄/A-ray

跟著情史煌一統天下

跟著情史煌一統天下

二師兄

二師兄

A RAY

aray

這年頭重要的是,讓用戶有參與感,這種方式可以輕易的讓讀者,以第三人稱視角看故事一樣,參與在其中。

FB貼文排版:

3.影片溝通力比純文字強上不少

FB貼文表達方式 影片

影片也是互動率很高的方式,他擁有上述兩者的優點:高信任度,高傳播率。

FB貼文表達方式 肢體溝通力大於文字

根據【有效溝通交流】研究中,文字只占7%左右,說話的語調佔了38%,而面對面交談時的肢體動作和姿態佔了高達55%。

也就是說,人從肢體語言能得到的訊息是比單純的文字或是語調要來的多。

這也是包含真人影像的影片,會比單單純文字的廣告,轉化率來的高的原因。不過影片也有缺點,上手的難度會略高,你需要去研究剪輯軟體的操作,以及節奏特效的掌控。

並且如果你是像我一樣,表達慾望很低的,那麼你在拍攝影片入境時,都要先克服心理障礙。看著冰冷冷的鏡頭講話有點蠢,要克服一下恥力。

不過影片兼具信任度高,以及傳播高兩大特點。

代表粉專:武敬凱

武敬凱

1)挑選自己方便的形式

FB貼文表達方式 挑選自己方便的形式

你要專注在你的領域中,把自己定位為領導者,嘗試用比喻來淺顯易懂的向消費者介紹你的產品價值。

當你在準備素材時,你可以去國外的網站大規模的蒐集資料,並且使用心智圖列出需要講解的關鍵字。之後想辦法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自己的話,把那些專業術語和行話,翻譯成8歲小孩都能聽得懂的字句。

在蒐集好素材,要準備製作貼文時,有三種表現方式優於其他。

  1. 長文案 : 信任度高,不易傳播,上手難度低。
  2. 懶人包 : 信任度低,好傳播,上手難度中。
  3. 影片 : 信任度高,好傳播,上手難度高。

你可以選擇自己方便的形式,來製作貼文。

四.Facebook演算法

FB貼文策略規劃 FB演算法

我最近嘗試很多不同種類的貼文,意外發現臉書特別偏愛某類貼文,另外又非常厭惡某類貼文,幾乎不給我觸及率。

我覺得這現象很有趣,我來分享一下:

1. 嵌入,分享的效果很爛

FB貼文策略規劃 直接嵌入分享效果很爛

我發現嵌入的效果很爛的契機,是撰寫【天使團購家】【二師兄】這兩篇貼文時。當時我在撰寫【天使團購家】,我是採用直接分享的方式,在上面打上自己的看法。

但我等了2個小時,觸及數只有20,這很明顯就是做壞了。我當時還以為是因為這則貼文被他們員工發現而被檢舉,所以觸及數才這麼慘。因為我很常一PO文,臉書就會體醒說:【你的這則貼文超過95%的粉絲專頁】,幾乎每一篇都有提醒。

所以,當時我以為是找碴被發現,我就很生氣的跑去截圖,然後再重新PO文。弄成很像原創貼文一樣。果然這次自然觸及數就高多了,很正常,有4365觸及數。

FB貼文策略規劃 天使團購家

之後另一篇,我在選寫【二師兄】的貼文時,又一次出現同樣狀況。觸及數慘不忍睹,我記得也是放一小時只有個位數吧。因為這篇是讚揚的貼文,沒道理會被檢舉,被檢舉的因素可以排除了。

單純就是臉書不喜歡粉絲專頁用【分享的方式發文】。

弄得我也要自己截圖,然後複製貼上,弄成原創貼文。原創貼文的觸及數真的就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這次有5133觸及數。

FB貼文策略規劃 二師兄

所以如果你的粉絲專頁,一直用分享的方式貼文,那麼建議你可以用截圖的方式,自己打一篇,包裝成原創貼文,這樣觸及數會高非常多。

不過,[個人]和[臉書粉專]好像又是另外不同的算法。臉書之前有調整過,他希望版面上不要那麼多企業廣告的資訊。所以臉書把親友的貼文分享比例拉高,這也是一般臉書粉絲團觸及率這麼慘的原因。

個人分享的話,應該是沒什麼影響,會砍觸及率的只有臉書粉專。

2. 照片要加文字

FB貼文策略規劃 照片要加上文字

如果你是像我一樣,有時候貼文很喜歡酸人的話,記得要用成相片加文字的方式,不能直接貼連結。

我發現這個的契機是【李健豪】這篇文章。

FB貼文策略規劃 李健豪

當時我的用意是要酸他,可是我發現當有人認同我觀點時,他選擇分享我的貼文後,我的敘述就不見了,他分享的就單單僅是【李健豪的網址】。

尼瑪,這不是就變向幫他做廣告了嗎?

因為如果是他的朋友看見,他沒看到我之前的敘述,就單單只看到網址連結。

就會覺得說,原來你是要我支持這個連結阿?

FB貼文策略規劃 李健豪網址

所以後來,我在打【江孟芝】這篇文章時,我就學聰明了。我直接用成【圖片+文字】的方式,然後在【照片裡擺上文字】,讓人很明確的知道我是在酸他。

FB貼文策略規劃 江孟芝

【圖+文】的方式,一方面是原創貼文,臉書會給比較高觸及率。另一方面,可以讓這則貼文在分享時,分享者的好友也能很快的【看到照片上的文字】,發現這篇文章的主題在講什麼。所以,如果你有強烈的觀點要表達時,建議使用【圖+文字】的方式,而不要直接用連結,避免你的觀點沒傳遞到。

另外,如果你看到某人評論一篇文章,你想【分享的是他的評論,可是分享後,卻只出現那篇文章的連結】。

你欣賞的評論沒出現。

解決這個辦法可以考慮採用嵌入的手段。在貼文處-點選【3個小點】-選擇【嵌入】。

FB貼文策略規劃 貼文嵌入

按進階設定。

FB貼文策略規劃 貼文嵌入進階設定

勾選完整貼文後,你就會看到上方有FB的連結網址了,你想要分享時,就可以直接複製那個網址。

FB貼文策略規劃 加上完整貼文

3. 純文字意外效果不錯

FB貼文策略規劃 純文字效果不錯

我的一篇文章,【團結的本質是對立】,觸及數有5940,隨手打的文章,觸及數這麼高有點意外。

FB貼文策略規劃 團結的本質是對立

我後來去查查,有看到Pic皮克看見的這篇貼文:

他是說,以目前Facebook而言,貼文型態大致可分為 #純文字#照片#影片#超連結#打卡或活動#大字加底圖 這幾種,而演算法必須做到讓這6種在動態牆上維持固定比例。

大部分人貼文是使用超連結,所以超連結觸及率低。很少人像我一樣打成純文字,所以純文字觸及率高。不過我覺得超連結,只是單純臉書討厭外部網站,不想讓人離開臉書而已。他這個觀點我不確定是不是有做過研究,還是自己瞎猜的。

以事實說話的話,純文字的觸擊效果比想像中的高

你的粉專貼文建議也可以嘗試看看,使用【不包含任何圖片的純文字】貼文,效果會出乎你意料之外。

4. 素材問題影響很大

FB貼文策略規劃 箝制門檻條件會影響粉絲要不要看文

臉書演算法決定要傳播貼文的方式,應該是像Youtube一樣,當你發文時,就會先傳給一批少數的受眾測試。如果他們有按讚或是留言分享,表示這則貼文是有價值的,他就會再放大,傳遞給更多的受眾。

我這邊【素材問題】指的是前置條件。也就是當受眾表達對你這篇貼文感想前,他的前置門檻高不高。

我發現這問題時,有2個契機,第一個是我發現我早期PO一篇【影響網站成敗的2個關鍵因素】的貼文。成效不差,有3164觸及數,但按讚人數就太低了,只有44個。

FB貼文策略規劃 影響網站成敗的2個關鍵因素

比例換算就太低了,我就思考了一下原因。因為這篇我可是花很大腦力寫的,光修改就修改了10幾次,整個腦子都乾涸了。

乾貨滿滿,比例這麼低不合邏輯。

但我後來也想到,【影響網站成敗的2個關鍵因素】,這其實前置條件是要有網站的人,才會有興趣的。這門檻很高阿,要是沒有網站,對這則貼文不感興趣,超級合理阿。

所以這種高門檻貼文的成效就會遠遠比不上【FB貼文怎麼製作】,這種很多人有需求的貼文。

FB貼文策略規劃 fb貼文怎麼製作

前置條件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影響你貼文的成效,有沒有人有興趣點進去看或留言分享,這些因素會決定FB要不要加大對你的曝光。

另外一個契機是,我昨天的發文【這個業配誠意滿滿阿】,這篇是在講一拳超人的業配影片,劇本和特效都屬於上等。但這篇的觸及數很淒慘阿,674個觸及數。

FB貼文策略規劃 這個業配誠意滿滿阿

所以我就在想,我的粉專觀看的人群應該都是社會人士了,很少人有看過一拳超人的漫畫和動漫,所以對這篇不感興趣,是可以理解的。

對比於之前,同樣也是分享youtube的貼文,【很多時候都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身處的遊戲規則出了問題】。這是在講中國教育和農民翻身的問題。這篇成效就高多了,有3173觸及數。

FB貼文策略規劃 很多時候都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身處的遊戲規則出了問題

以觀看這則貼文並表達感想來說,確實是不用太嚴苛的前置條件。像是一拳超人,可能有20-30集漫畫,你可能要把他都喀完,知道一拳超人的世界觀在講什麼,才會對那則貼文感興趣,這樣理解的成本就太高了。

由於我的粉專貼文,文章質量其實都是差不多的,會不會傳播其實要看素材,看運氣。

我就發現一般來講,【時事】,【政治】類型的貼文,台灣人最愛,你只要講的有點道理,傳播的效率會是很驚人的。

酸一下【波特王】的那篇貼文,剛好時事和政治都沾到邊,觸及數就有18萬人。

FB貼文策略規劃 波特王

因為時事是大家都很關心的事情,可能都很理解狀況,只是想聽聽不同的意見,所以觀看的前置條件的成本很低。這也是很多做社群的小編這麼喜歡炒時事的原因之一。

總結,你挑選的素材,如果前置條件,讓受眾理解的成本太高的話,是會影響貼文成效的。意思就是,在你發文前,也可以把【前置條件】列入考量,像是以我這篇貼文來說,前置條件就是:【有在經營臉書粉絲團的】,才會對這【FB演算法】感興趣。

5.把外部連結放在第一個留言和放在貼文內,兩者有什麼差別?

FB貼文策略規劃 FB不喜歡外部連結

Facebook對其自家網站上的內容提供了更高的“權重比例”,而不是讓用戶從Facebook離開的鏈接。也就是說,Facebook為了實現【控制用戶】,不喜歡有外部的連結讓人離開Facebook。

所以

A:外部連結(Youtube,部落格)直接放在貼文內。
B:外部連結放在下方第一個留言處。

這兩者比較,B得到的自然觸及量會大於A。

不過也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連結放在留言處,那麼當有人分享你的貼文時,他的分享貼文上就沒有你的連結了,有利有弊,2種方式可以自己衡量。

6.影片放在Youtube和直接放在FB上有什麼差別?

FB貼文策略規劃 FB不喜歡Youtube影片

如果是影片,最好是直接放在Facebook裡,而不是使用Youtube連結。不管是哪個平台上,都會很討厭有其他外部的因素,把用戶帶離他的平台。

所以臉書在觸及率上,會給放在自家平台上的影片更多的觸及。

五.Facebook觸及率

FB貼文策略規劃 增加FB自然觸及

近年臉書把粉絲專頁的觸及率大砍,從100%觸及率,砍到現在不到5%,讓一堆小編哀號遍野,大嘆臉書的紅利早已消失

原因是因為太多的粉專貼文一直狂打廣告訊息,有一個問題是需要思考的,如果當用戶一打開臉書卻看不到任何有趣訊息或是親友動態,反而看到一堆廣告而心生厭煩時,那就是臉書的危機了。

因為臉書是個平台,他需要賺錢,他的收入來源就是跟企業主收廣告費。而臉書跟企業主收廣告費的談資,就是用戶,也就是說用戶才是臉書最大的資本,他會做任何事情避免用戶離開臉書平台。

所以,當用戶體驗不好時,他為了留住用戶,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大幅減少企業粉專貼文所出現的比例,這是很合理的舉動。

粉專的自然觸及率低已成事實,你可以思考的點是,那還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在不花錢的狀態下,增加貼文的流量呢?

以下有5點fb貼文設定可以幫你做到:

1.文章打長點

FB貼文策略規劃 文章打長點更有價值

相比於只有兩三句話的貼文,長文案會出現藍色的【更多】點擊按紐,當用戶點擊更多,在Facebook裡算是一個有效點擊,貼文的評分會變高。

並且當你的文章越長,講的話題通常也越深入,文章價值越高,用戶越有衝動把他分享給親朋好友。

分享這個舉動在臉書評分中,占比很高。分享>留言>按讚,當分享越多,臉書會認為你這篇是高價值的好文章,就會增大對你的自然觸及率,讓你能擴散至更多人。

2.圖用好看點,並且加上文字

FB貼文策略規劃 圖片越吸睛互動越高

臉書貼文會有觸及和互動這兩個數值。

觸及指的是當用戶在瀏覽臉書時,出現在他個人臉書牆上的貼文次數,有出現觸及就+1。

而互動指的是,當你這則貼文觸及到他,他有看到後,他有沒有興趣去把這則貼文點開來看?還是照樣往下滑過?如果他把貼文點開來看,觸及次數就+1。

所以你會看到觸及和互動,這兩組數字是有轉化關係的,通常觸及數會遠大於互動數,這能讓你評斷出這則貼文的優劣。

比如,當有2則貼文,同樣都觸及了100人,但A則貼文的互動數是50,B則貼文只有10,那就代表A貼文是更有價值的貼文,互動更好的貼文,在100人瀏覽看過時,竟然有高達一半人願意把他點開來看。

現在問題來了。

用戶時間和注意力是有限的,10-20則貼文,在他往下滑的過程中,他要怎麼決定他要觀看哪幾則貼文呢?

所以圖片上面加上文字就是個很大的幫助,可以馬上告訴他這則貼文是在講什麼?讓他能馬上判定要不要付出精力把他點開來看?

在我自己的測試中,圖片的好壞是真的會影響互動的比例,越吸睛的圖片,用戶點開貼文的慾望就越高。

3.可以使用臉書機器人,把外部連結當作是獎勵,吸引粉絲留言。

FB貼文策略規劃 臉書機器人吸引留言

例如,你可以在文末備註:

【如果你想索取XXX】
留言:
【XXX】 + 空格 + 【YYY】

YYY可以是【你想要的原因】,【你的出生日期】,或是【0-99你最愛的數字】。加上YYY的理由就是盡量讓粉絲的留言不重複。

因為FaceBook很重視有效回答,不喜歡沒意義的交流。他已分析了幾萬篇的貼文。如果在貼文中要求留言【+1】這種,或是【TAG朋友】這種,算是誘餌的陷阱會被扣分。所以,加上YYY讓回答不重複,就是有效回答了。

透過吸引人留言的方式,一方面有互動,貼文評分變高。另一方面他的朋友可能會看到他的流言,進而點進你的粉專。

但是這樣也有風險,怎麼說呢?

如果你在每一篇貼文底下都用臉書機器人要求留言,我覺得這違反了FB的初衷:【自然的互動】。

一則兩則還好,十則,上百則都是要別人留言領取誘餌,而不是單單針對你發表的貼文內容議題做回覆,久而久之,這就喪失了人情味,這是變相在慢性自殺。

如果他已經領取過他的誘餌了呢?那他其實就不會再回來留言了阿。

每則貼文都要求留言這種方式,會讓你經營越久,粉專越冷清。我會建議少數幾則使用臉書機器人就好。

4.可以大量轉發到相關的社團上

FB貼文策略規劃 大量轉發到社團

社團是個好東西。

小學的時候,如果你喜歡玩GameBoy,那麼你可能會在下課時間,找三五個好友一起玩,一起討論遊戲。高中時,你可能會參加熱舞社,魔術社等等。

這種因興趣而聚集的群落,在FB上也有,叫做【社團】。你可以在搜索區裡面搜索,選擇社團,輸入關鍵字。

例如:

重機,美妝,育兒等等,都會出現相關聯的社團。裡面都是跟你有相同興趣的人,也就是說,會對你發表的資訊所感興趣。所以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找出這些社團,並加入他們(可以找十幾個)。

那麼你加好社團後,要怎麼轉發貼文呢?

你可以在自己的粉絲團中發文,在文章右上方,有三個小點點。點擊後選擇【嵌入】-【進階設定】-那麼你就會看到上面有【貼文的網址】了。

複製【貼文的網址】貼在各大社團上。但這樣還沒完,你還得為你這貼文打上介紹語。

介紹語要說什麼呢?

你得知道大家都是很忙的,所以你要做的事就是減少他們的閱讀成本。你可以先自我介紹,說說你是誰?再來,你可以說說這篇文章的內容大綱,可以帶給他們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讀你這篇?讀完會有什麼收穫?

語句通常越人性化,或是引發互動,像是詢問,尋求幫助等等,回應會比較熱烈。注意,別人回覆的關鍵很大部分在於你的貼文本身,內容才是關鍵。

5.可以把臉書綁定個人帳號後,用個人帳號在其他大號的臉書貼文下,留言分享心得

FB貼文策略規劃 在熱門粉專上留言心得

像是如果有一些跟你行業相關的粉專,人數很多那種,發布了很有意義的貼文時,你就可以去貼文的下方留言。

如果你留言很有意思,或是很有內容,就會吸引那個粉專的其他粉絲好奇點開你的個人專頁,進而導向進你自己的臉書粉絲團中。

這也是一個能幫你的粉專衝人氣的好方法。

六.Facebook經營策略

FB貼文策略規劃

FB經營策略就是遵守臉書的規則。

當你在發一篇文章時,有沒有什麼地方是因為違反了規則而被扣分,或是有那些技巧可以幫助你的文章增加觸及率和曝光數?

1.FB抽獎文來得到新的粉絲是否可行呢?

為什麼要舉辦抽獎文呢?抽獎文到底有什麼魔力,讓每個想快速增加粉絲的小編,都想到它呢?

現在很多小編,遇到老闆所制定的KPI,其中最大的要求,就是增加粉絲人數。畢竟很多人迷信【人流就是財流】,多一個人看到我的資訊曝光,不就多增加一層銷售機會了嗎?

而在眾多的貼文類型中,除了腥羶色,【免費】這個話題是大家最愛的。

你想想看,只要留個言,不用付出什麼,就有機會把禮物帶回家,這麼好康的事,有誰會不愛呢?

所以,當你拋出一個免費的誘餌,就可以看到那些貪婪的人群爭先恐後的爭搶著,粉絲人數直線飆升。你嘗到了這個甜頭,抽獎文就像【毒品】一樣,成為了小編屢試不爽的招數。

但是,想要透過fb抽獎來獲取粉絲,需要先判斷你一下你的產業類別。通常辦抽獎文是想要快速增加知名度,或是單純的感恩回饋。比較常見的有,推廣粉絲專業,或是辦新活動,賣新產品。

舉辦抽獎文可以大量獲取曝光度和轉發,但是在你大量獲取曝光度和轉發的同時,也有幾個隱憂。

FB抽獎文來得到新的粉絲是否可行3

第一個隱憂就是你受眾的純度,這也是我前面說到要先衡量一下你的產業類別。

抽獎文,就是要求受眾藉由分享,留言以及Tag好友,才能獲得抽獎的資格。所以,如果你是賣民生用品,或是3C產品等等,大眾日常會用到的,那麼抽獎文確實可以幫你大量擴散知名度。

可是,如果你是偏冷門的特定商品,提供給B2B的,像是超高演色性給美術館博物館用的LED燈,那麼你舉辦抽獎文,很大可能會吸引到想要家用的消費者,那麼吸引來的受眾就不準確。

或是你是特定族群的市場,像是嬰兒推車,是屬於很小眾的族群,如果你沒在推文處,有特別註明,只能Tag有嬰兒的朋友。那麼大量轉發分享tag的群眾,有很大部分都不是你的精準受眾,會稀釋你的粉絲團純度。

FB抽獎文來得到新的粉絲是否可行4

稀釋粉絲團純度有個壞處,因為FB的自然觸擊率很低,你加了一大堆對你服務不感興趣的人進來,原本真正的忠實粉絲,日後讀到貼文的機會就更少了。並且之後在打廣告時,用相似族群當作受眾時,會很不準確。

FB抽獎文來得到新的粉絲是否可行5

比如你想要找隻吉娃娃當作寵物,因為很安全好照顧,吉娃娃是你粉絲團的準確受眾。你原本好好的寫高價值文章,就像是餵食雞肉干一樣,那些相似的狗狗特徵,馬上就可以累積足夠的信任度,願意讓你摸頭抱抱。

但是因為混淆了大量不相關的人,就可能讓牠長出鱷魚尾巴,馬蹄,甚至滿嘴利牙,還會噴火,習性完全不一樣。餵食雞肉乾前,反而你還要先考慮自己會不會受傷。

跟原本安全的考量,差距很大,那個受眾也就廢掉了,打相似受眾廣告時,效益也會很差。

再來,另一個隱憂是,吸引來的人群,通常會是偏向貪小便宜的人。免費分享,就能抽東西,這是偏愛免費的人群。

FB抽獎文來得到新的粉絲是否可行6

像是前陣子詐騙集團就PO個信義房屋,留言分享轉貼免費抽房子,光是1天的時間,就有上萬則的留言,分享。這對詐騙集團來說當然是好事,拿到一堆個資,這群受眾他已經存起來了,這是一群相對於一般人來說,好騙的族群,到時候創個新粉專,對這群受眾打個詐騙廣告,都很容易上鉤。

其實你會發現,很多大公司,像是蘋果等等,你從來沒看見他們在粉專上面出現TAG朋友抽Iphone的活動,對吧?因為抽獎文從另個角度看,會傷害品牌的價值,抽獎文代表著是免費獲取。尤其是奢侈品牌,你不會看到他們出現留言分享,免費抽產品的活動,這涉及到了價值錨點的因素。

當你給別人你的產品免費就能拿到的感覺,在他們的眼裡,你的產品就會貶值,不值錢的。所以通常有品牌價值的公司,都會採取飢餓行銷,刺激你的消費欲望,而不是透過讓你留言,就能免費抽獎的方式,來博得曝光率。

FB抽獎文來得到新的粉絲是否可行7

當你抽獎活動辦的越勤,你可能想的是,這樣曝光高,人氣多才會有人買。但那些留言的潛在顧客想的是,既然抽獎頻率那麼高,能免費得到,幹嘛花錢買?今天沒抽到,反正又不用錢,我下個月再留言抽一次就好了,我現在花錢,我是傻子吧?

FB抽獎文來得到新的粉絲是否可行8

這也是你的粉專一直持續使用抽獎文來吸引人,但是成效卻不彰的緣故。

你可能會很納悶,為什麼我廣告費打得多,觸及率也很高,但為什麼轉單率卻少得可憐,很少人願意下單呢?因為你一直吸引到,想要免費的潛在顧客,而不是認同你的理念,願意花錢支持你的忠誠顧客。

FB抽獎文來得到新的粉絲是否可行9

想要透過fb抽獎來獲取粉絲,需要先判斷你一下你的產業類別。B2B以及特定族群產品的,舉辦抽獎文會成效不彰,並且有很大機率會稀釋你的粉絲純度。

抽獎文能大量獲得曝光的同時,也要注意他背後的隱憂,像是可能降低你的品牌價值。

抽獎文建議不要太頻繁,偶爾幾次就好。

2.有什麼商業PO文的方法,可以不要有商業性,但又可以讓用戶大量分享留言嗎?

FB貼文策略規劃 商業Po讓用戶大量留言的方式

如果你有觀察到,比如【社團】上很多引起大量討論的貼文,它都是以【對話】的方式。也就是尋求協助,意見或建議的貼文。舉例來說,它分享一個親身案例,然後詢問怎麼辦?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因為現在人已經對廣告疲倦了。直接對他們扯著喉嚨大喊:【快買我的東西!】,會被消費者當成耳邊風。最好的方式,是以開啟對話的形式來進行,能夠吸引別人和你交談。

像是你是一個教音樂的吉他老師,那你可以說出這樣的話:嗨,我已經掌握一個很酷的新技巧,任何人只要經過我的調教,都可以在每個禮拜彈出一首歌曲,我已經提出了一個了不起的構想,想要開一門課程,好把這【獨門秘技】傳留下去。但實際上我不確定這真的是獨門秘技,但卻未看到有人這樣做過,我只有跟兩三個好友分享過,結果發現效果出奇好。

總之,我在開這門課前,我想要確定,我真的已經把每件事都搞定了。 所以可不可以幫我一下,告訴我,當你想要學會彈出一整首歌時,最大的挑戰會是什麼?

FB貼文策略規劃 對話詢問你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通過詢問這樣的問題,會開啟跟顧客之間的對話,等於說是邀請顧客一起參與你的製作中。

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詢問的方式,邀請它留言互動,就可以引起有興趣人的大量討論了

那要怎麼應用呢?

你可以簡單的根據你的貼文類型在貼文下方多加幾句: 

  • 可不可以幫我一下,告訴我,當你想要XXX時,最大的挑戰會是什麼?
  • 你學不會XXX的原因會是什麼呢?
  • 你們還有沒有什麼想知道的?
  • 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呢?

想要有不具商業性的PO文方法,可以藉由開啟對話的形式,邀請讀者一起參與你的製作中。藉由對話,除了可以增加回覆率外,也可以更了解你的讀者,他們所遭遇的挑戰為何。

3.怎麼讓臉書粉絲團能留住用戶?

FB貼文策略規劃 留住粉專用戶

你可以先想一個問題,為什麼客戶會願意來到你FB粉絲團的呢?

因為你的粉絲團對她來說是有價值的,可能是因為解決了她的困惑,或是啟發了他的新觀點,讓他有所收穫。所以,你的粉絲團能留住客戶的關鍵,在於你的文章。

如果你真的想讓你的網站能留住客戶,關鍵只有一個。

就是讓人能看完你的文章。

你文章的關鍵就真的只有一個,讓人願意讀得下去,讓人看完標題後,就想看第二句話,看完第二句話,就想看第三句話,持續不斷,像是溜滑梯一樣,一路閱讀到底。

以我為例的話,就算我的文章寫得很長,有高達幾千字,但是我寫文章有個準則,我都會盡力的讓文章口語話。也就是我會重複讀好幾次,把不通順的地方改掉,直到我可以順順的看完整篇文章為止。

不要求文字優美,但是我會要求自己的文章,要讓人能讀下去。

讓文章口語話,真的是讓人能耐著性子讀下去的關鍵,這部分我沒辦法幫你,要看你平日閱讀的讀物是什麼?如果你都是看那些艱澀難懂,很難閱讀的文章,那你寫出來的文章,多半也會艱澀難懂,讓人不想去讀。

平日就要慎選讀物。

此外,你還要減少人的閱讀成本。

就是減少專有名詞,以及讓文字不要擠在一起。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大家的注意力都不集中,適當的把你的大長句,拆分成幾個小段落,讓讀者的腦子有休息的空間,是很重要的。

4.貼文要一天po一篇避免洗版,還是一天多po幾篇無所謂呢?

FB貼文策略規劃 PO文頻率取決你的素材規劃

要看你的素材規劃,和資料的內容。如果是你是大企業,有養小編群來生產內容,那一天多Po幾篇其實無所謂。

但你和我一樣只有自己規劃內容的話,舉例有三篇文章:

A:要一天內Po出這三篇
B:分三天內,每日一PO

從上面兩個例子來看,B的效果會好很多。理由有三個:

1.通過時間拉長的接觸,顧客的信用度會比較高。
2.粉絲一天撥給你的時間是有限的,像是我看Youtube都是吃飯時候看,我喜歡的Youtuber像是老高與小茉 Mr & Mrs Gao,一天po出三集,我也沒時間去看完。
3.如果你是教學類的影片貼文,需要時間去理解吸收,那麼一天多PO可能會讓粉絲有疲倦感。

分眾內容看的人類型不同的話,可以一天PO很多篇的。情況取決於你的素材規劃和資料內容。

一般情況下,像是教學類的,一天PO一篇就好。

5.什麼樣的fb貼文串,容易傳播?

FB貼文策略規劃 越大眾越容易傳播

答案就是你的主題要越大眾越好。

這個道理雖然很簡單,但卻是我這兩天來新的體悟。我在前天,8/15,絞盡腦汁,才完成了這篇貼文:影響網站成敗的2個關鍵因素。真的是用盡了洪荒之力,光修改就修改了10幾次,整個腦子都乾涸了。

我本來想:OK,滿滿的乾貨,這篇要大爆了。但發完文後,隔天爬起來,看到數據。覺得有點不對勁,想說:咦!怎麼跟我想的不一樣。因為一直以來我的觀念很簡單,我花越多時間和精力打的文章,通常是越長,效果越好。

但這篇卻沒什麼人看,我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我看到我的標題,【影響網站成敗的2個關鍵因素】,我陷入了思考中。【影響網站成敗的因素?】那什麼樣的人會點進來看呢?

當然就是【已有網站的人啊】!

所以這篇文章觀看的前置門檻,相對於【FB貼文怎麼製作】這種主題,門檻算是很高的。因為只有,你有了網站,或是你有興趣做網站,你才會關心,有什麼原因會導致你網站的成敗。

所以,很多時候文章沒有人看並不是讀者的問題,而是你切入的角度不對。

FB貼文策略規劃 文章沒人看也許是你的切入角度不對

要記住一點:人只會關心,跟自身有關的事情。

【影響網站成敗的2個關鍵因素】這篇是屬於門檻很高的文章,所以有這訴求,本身有網站的人是少數的,影響的是,對這主題有興趣的人,自然就是很少。

你反過來想,你想要觀看數多,並且又要有互動,以這個邏輯下去推,會發生什麼事呢?

那就是你文章的門檻要越低越好,讓別人不需要具備什麼前置的資格門檻,人人都可以發表意見。你還記得前幾年爆紅的病毒文章嗎?什麼洋裝你看到的是「白金色」?還是「藍黑色」?又或者是你聽到的聲音是「Yanny」或是「Laurel」?這種文章,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門檻真的是超級低的。

是屬於幼稚園有畢業,就可以回答的問題。

這種問題,沒有難度,但是又有個特點,你可以在其中找到歸屬感。當你發表了,你是看到「白金色」,聽到「Yanny」,你就是屬於這個群體,你自然又會想知道,你的親朋好友是不是跟你同一國的?人人其實都渴望表達,但是偏偏難的就是,對自己不夠自信,不敢表達意見,怕被別人發現自己是個草包。

你很怕自己表達出了意見,不同的論點,會引來別人的攻擊或嘲笑。

而這種貼文,幼稚園都能回答的問題,是中立的,不存在於對錯,不管是哪一種都是標準答案,自然你就不吝嗇於發表意見。對於粉絲團的小編來說,想讓文章擴及率和觀看數增加,選擇大眾的主題,降低資格門檻,讓人人都有機會發表意見,是很不錯的點子。

基本上,高門檻,有點專業性質的,除非是遇上時事議題,不然不可能會爆紅。

6.不想打FB廣告,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增加按讚人數呢?

小學的時候,如果你喜歡玩GameBoy,那麼你可能會在下課時間,找三五個好友一起玩,一起討論遊戲。高中時,你可能會參加熱舞社,魔術社等等。

這種因興趣而聚集的群落,在FB上也有,叫做【社團】。

你可以在搜索區裡面搜索,選擇社團,輸入關鍵字。

例如:重機,美妝,育兒等等,都會出現相關聯的社團。

裡面都是跟你有相同興趣的人,也就是說,會對你發表的資訊所感興趣。所以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找出這些社團,並加入他們(可以找十幾個)。

那麼要怎麼增加FB粉絲團人數呢?

你可以在自己的粉絲團中發文,在文章右上方,有三個小點點。

1.點擊後選擇【嵌入】-【進階設定】-那麼你就會看到上面有【貼文的網址】了。
2.複製【貼文的網址】貼在各大社團上。

但這樣還沒完,你還得為你這貼文打上介紹語。

介紹語要說什麼呢?

你得知道大家都是很忙的,所以你要做的事就是減少他們的閱讀成本。

你可以先自我介紹,說說你是誰?

再來,你可以說說這篇文章的內容大綱,可以帶給他們什麼好處?
為什麼要讀你這篇?
讀完會有什麼收穫?

語句通常越人性化,或是引發互動,像是詢問,尋求幫助等等,回應會比較熱烈。

找出你行業類別的社團,再來複製粉絲團貼文到各大社團中。用語盡量人性化。

注意,別人回覆的關鍵很大部分在於你的貼文本身,內容才是關鍵。

7.怎麼利用社群做出導購的行為?

其實導購的關鍵,還是取決於銷售頁的文案內容,社群最大的作用就是導入流量而已。

這兩者是不同的分工的概念,先用社群引入流量,再用銷售頁面做轉換導購。

社群行銷在整個流程中,只佔了最前端的獲取注意力的階段,也就是讓消費者取得最初步接觸,知道有你這個產品。

至於後續有沒有人購買,很大的關鍵是看銷售文案。

很多Youtuber在做業配,但是業配也就是讓你本身的流量,比如說你是百萬訂閱,你為廠商製作的業配影片,創造了40萬的人數觀看。

也就是讓這40萬的人群,透過觀看到這支影片,而認知到有廠商的這種產品及服務,但後續消費者會不會購買,還是要看連結的那個銷售頁文案吸不吸引人。

所以其實你買業配,是在買他本身的流量而已,至於流量進來,後續的銷售行為跟你本身的銷售頁關聯比較大。所以你跟他談案子,他很難保證說可以幫你製造多少業績,他只能預估有多少人會有興趣而點入你的連結,因為他只能負責前端的,讓消費者初步知道有你這款產品服務的部分,後續銷售轉換的部分不歸他管。

用個簡單的方式計算:

100萬訂閱裡,有40萬人觀看
其中有感興趣的可能有40萬x1/4=10萬人
真正有需要的有想更深入了解的可能是:10萬x10%=1萬人

上部分就是社群行銷能引入的流量

這1萬人會去點擊銷售頁面,如果文案寫的好,有1/3人購買,就有3000多人購買。

下部分就是文案方面的轉換率。

Youtuber的業配,目的就是讓消費者對於產品有第一次的認識,知道有這產品的印象。

以這觀點來說,Howhow就是很聰明的Youtuber,他是通過無厘頭的影片風格,把產品埋入影片的故事中,在早期時,甚至觀眾還要猜到底這次是在業配哪一個產品。

因為他的目的就是在於獲取關注,讓產品曝光而已,並不執著於敘述完整的產品特點,因為這部分是廠商銷售頁工作。

這種的拍片方式,也讓他的每支業配影片都有不錯的成效,越來越多廠商願意跟他配合。

1)製作好內容的重要性

人購買有兩種,一個是你的產品真的很好,我想要買,另一個就是因為是你賣的,我才想買。  

對於後者,就是累積了大量忠實粉絲,相信你的為人,不管你賣什麼他們都會搶購,這也是大部份內容創作者夢寐以求的事情。

在我的觀點裡,做好內容是優於學好行銷技巧的。

用簡單的方式來舉例,內容和銷售技巧,會像是武俠小說裡的內功和外功。

外功也就是你的各種格鬥技巧,比如降龍十八掌,九陰白骨爪,螳螂拳等等,但是你的外功如果要真正造成殺傷力,還是要跟內功做配合,不然就只是花架子而已。

你學了再多的外功,但是打人也不破防,那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就算你通曉各種定價策略,銷售手段,但是你沒累積你的內容做出分享,沒有累積粉絲信任,成天的促銷,產品也很難賣的動。

相反的,內功就是修練你的氣,起步慢,等到脈穴一個個打通大成時,就能刀槍不入,就算不會任何招式,也能一拳把人打趴。

老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默默耕耘了龐大的忠實粉絲,黏著度很高,前陣子他有一隻宣傳訂閱會員的項目影片

如果以行銷角度來講,真的是沒什麼行銷技巧,訂閱後能有什麼好處也講不清楚,唯一能確定的就是有妙見神加持,不過誠懇的語氣還是讓人滿有好感的。

最終結果是什麼呢?

他成為了史上最快累積會員訂閱的Youtuber。

因為他累積了大量的忠實粉絲,已經認准他這個人了,就只是單純想支持,不管他是賣什麼東西都好,就算他賣棺材也會有人買。

這也就是一力降十會,你精通各種拳技,但還是擋不過內力精深高手的一拳。

所以製造好內容的重要性是遠遠優於學會行銷技巧的,行銷技巧只是加分項目,但是製作好內容是根本。

2)做好社群行銷有什麼好處?

社群行銷有個隱性的好處,就是當你曝光次數夠多,會讓人有所印象。

有印象的好處,就是因為人傾向於購買自己認識的東西。

你想想看,當你進去大賣場時,想購買洗髮乳,一個是你平常都有在電視上看過的廣告,比如海倫仙度絲,和其他數十個你完全沒聽過的品牌。

你會購買哪個呢?

由於人動腦是一件很耗費能量的事情,能不動腦就不動腦。

基本上你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採用【直覺購買】的方式。

也就是說當你購買一般產品時,像是上例提到的海倫仙度絲,會喜歡購買自己知道的產品。

就是懶得思考,選認識的。

所以當你用社群行銷,吸引大量的注意力及關注,很多人認識你的品牌,從另一方面來講,當同類型商品消費者在比較時,你會有很大的優勢。

總結一下,社群行銷在整個流程中,只佔了最前端的獲取注意力的階段,也就是讓消費者取得最初步接觸,知道有你這個產品。

後續有沒有人購買,很大的關鍵是看銷售頁的文案介紹。

製造好內容的重要性是遠遠優於學會行銷技巧的,行銷技巧只是加分項目,但是製作好內容是根本。

社群行銷有個隱性的好處,就是當你曝光次數夠多,會讓人有所印象,而人傾向於購買自己認識的東西。

返回主題:《集客式行銷》是什麼?告別傳統推銷,帶來3倍的顧客轉化

常見問答 (FAQs)

FB貼文要怎麼製作?

1.要對自己的主題有所限制,要有一致性
2.你需要有用戶思維
3.你的表達方式要去專業化
4.你在貼文的同時,你也要有一個信念,就是要把自己定位成那個領域的領導者
5.別滿腦子想銷售
表達方式: 長文章 懶人包 影片

有什麼商業PO文的方法,可以不要那麼有商業性,但又可以讓用戶大量分享留言嗎?

如果你有觀察到,比如【社團】上很多引起大量討論的貼文,它都是以【對話】的方式。也就是尋求協助,意見或建議的貼文。舉例來說,它分享一個親身案例,然後詢問怎麼辦?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因為現在人已經對廣告疲倦了。直接對他們扯著喉嚨大喊:【快買我的東西!】,會被消費者當成耳邊風。最好的方式,是以開啟對話的形式來進行,能夠吸引別人和你交談。

有什麼方式增加Facebook貼文自然觸及率呢?

1.文章打長點,相比於只有兩三句話的貼文,長文案會出現藍色的【更多】,當用戶點擊更多,在Facebook裡算是一個有效點擊,貼文的評分會變高。
2.圖用好看點,並且加上文字 。
3.可以使用臉書機器人,把外部連結當作是獎勵,吸引粉絲留言。
4.可以大量轉發到相關的社團上
5.可以把臉書綁定個人帳號後,用個人帳號在其他大號的臉書貼文下,留言分享心得

貼文要一天po一篇避免洗版,還是一天多po幾篇無所謂呢?

要看你的素材規劃,和資料的內容。如果是你是大企業,有養小編群來生產內容,那一天多Po幾篇其實無所謂。 分眾內容看的人類型不同的話,可以一天PO很多篇的。情況取決於你的素材規劃和資料內容。一般情況下,像是教學類的,一天PO一篇就好。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