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GTD : 如何用最少的精力,產出最高的績效?

GTD 時間管理入門:讓你專注當下,其他事交給系統處理

在時間管理中,大衛・艾倫 (David Allen) 提出了一個叫作 GTD 的方法,全名是”Getting Things Done”,就是把事情做成的意思。

GTD 的核心是把要做的事都記錄下來,然後對任務進行分類處理,最後一一執行 —— 它要求你用一個外部系統去紀錄在什麼時間點、什麼場合要做什麼事情,而不是用自己的腦子記(腦子是用來想事的,不是用來記事的)——而有了這系統,你就解放了大腦,不用時刻擔心自己是不是還有哪些該做的事沒做,因為一切都記錄在那,照著做就行。1

在 GTD 中,主要會分為三個階段:「收集階段」、「整理階段」、「回顧階段」。

在收集階段 : 聚焦在清空”大腦”

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腦中隨意冒出的想法都給記錄下來,不做任何的判斷,先收集下來再說。

紀錄大腦想法到收集箱

在這階段你要知道 —— 大腦所湧出的想法是高頻率的,所以你要選擇最輕便的方式,以便隨時記錄,比如你可以在手邊擺個筆記本,或更好的是用手機APP (我自己是用ColorNote)。

這些記錄事情的地方,你可以稱呼它為「收集箱」。

舉個例子,你在工作的時候,有同事告訴你文檔有錯字需要修改一下,這件事情不是非常重要也不是非常緊急的,你就先記下來:“XX文檔有錯字,需要修改”,然後繼續做當下的事。

像是我在寫這篇文章時,腦中就冒出了幾個雜亂想法,而為了不干擾寫作,就先記錄下來:

  • 寫一篇題材決定生死
  • 帶厚外套
  • 張慧的焦慮文章看一下
  • 機車要去測廢棄
  • 奢侈品文案講解x1
  • ……

那麼為什麼”要把事情都給記錄下來”呢?

因為這涉及到人的一個很奇怪的心理機制,稱為「蔡格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

心理學家”布魯瑪·蔡格尼克”做過一個經典實驗 —— 她給測試者們分配了一系列任務,如解數學題和製作手工模型等等,但她經常打斷他們,使得許多任務沒能完成。 然而真正的重頭戲是在幾個小時之後——蔡格尼克開始讓大家回憶剛才所做的那些任務,結果發現—— 一個人會把一件沒有完成的事情,一直放在心裡記著,直到有一天他把這件事做了,他才會忘掉。

也就是,未完成的任務比完成的任務記憶更深刻。

簡單來說,如果一件事情你沒有去處理它,那麼它就會在你的大腦後台處持續運轉,佔有你的注意力,或帶給你心裡壓力,讓你無法專心。

比如,如果你有個今天必須要提交的工作還沒做完,老闆和同事都急著要,但是你現在卻正在和朋友看電影,那麼在看電影的途中,「工作未完成」的這個念頭就會一直冒出來,讓你有焦慮感,沒法真正地享受電影。

而這還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就已經占據了腦中這麼多的能量運算了,何況大腦每分每秒都在冒出新想法,還有幾十個,上百個想法在那邊塞著,所以如果不好好處理,一直讓他們在後台佔據資源,那腦子的思考能力就相當於被封印住了,會大打折扣。

在2005年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通過調查發現:

普通人每天會在腦海裡閃過1.2萬至6萬個念頭,其中80%的念頭是消極的,95%的念頭與前一天完全相同。也就是說我們會天然地被那些煩惱、顧慮、擔憂等無用的念頭給包圍,而陷入分心走神的情況。

所以要想大腦集中精力,就得想辦法結束這些無用的念頭。

《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岭認為結束念頭只有兩個辦法:

  • 一是在現實世界中完成它,讓事情閉合;
  • 二是在虛擬世界中審視它,讓進程結束。

但是很多念頭是無法在現實世界中立即完成的,所以「記錄下來」就成了在虛擬世界中結束它們的唯一手段。

因為「記錄下來」可以幫助我們審視這些念頭存在的理由,讓它結束進程,退出工作記憶。

所以蔡格尼克效應對我們真正有啟示的地方是: 將腦中的想法給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讓你的工作記憶獲得解放,避免那些沒完成的工作給大腦造成壓力,從而幫助大腦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

就是你在工作的時候,不要打斷自己的注意力,就將這些煩人的雜亂想法先一一記錄下來,等抽出空時,再去執行。(記錄下來後,就釋放了心智負擔)

而當把事情都記錄下來之後,就進入到下一個步驟 : 整理。

在整理階段 : 聚焦在清空”收集箱”

由於我們剛剛把腦中的雜訊、資料等等都混合的堆積在收集箱中了,所以當我們有空閒時間時(比如工作上剛完成了一個階段),我們就可以將”收集箱”拿出來,把剛剛的任務分類一下,看到底哪些是重要的訊息需要處理的,又有哪些是雜訊可以直接刪除的。

你可以將其想像成是裝箱工人,當你的貨物進來時,他們就會按照一套規則檢查和過濾貨物,不合適的物品被丟棄,適合的物品則進一步分類,比如按照重量挑選出特級,優級……。而我們的任務分類也是一樣的,也會需要依循一套標準流程(SOP),其規則如下:

先判斷它是不是能執行的

1.如果近期不能夠執行,但是將來也許會去做,將它放入到「可能清單」中。

2.如果近期或未來都不能執行,可能它根本就不是一個任務,比如“瑞克和莫蒂第七季更新了”,這只是一條信息,那麼把它丟到「垃圾桶」就好了。(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這種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就一律不做;可去可不去的臨時邀約,一律不去。這些都可以丟進垃圾桶項目中)

3.還有一些信息,比如同事發給你的項目文件,如果可以作為「參考資料」,就把它給歸檔。

可以執行的項目,再進一步分類

4.先看能不能在兩分鐘之內完成,如果可以,馬上去完成它。(因為這是在空閒時間才做的分類動作,如果你正在工作中,那不要為了做小事,而打斷你現在的工作專注度)

5.如果不能2分內完成,再看這個項目是不是需要多個步驟才可以完成,如果需要多個步驟,就把它轉化成「項目計畫」。

6.對於剩下的任務,先看它是否是需要等待他人完成或者需要他人協作的,如果需要就放入到「等待」清單裡。

7.如果不需要他人協助,再看它是否必須在指定的日期或者指定的時間做,比如“給朋友發訊息祝他生日快樂”,如果是,將它放入到「日程表」清單中。

8.至於篩選的最後,就放到「待辦事項」清單裡。

雖然這整個流程看起來很麻煩,但你其實不用用人腦記,現在已經有很多方便的 APP (Nirvana GTD)可以幫你處理這些邏輯,你只要照著下方那張圖多試個3-5次很快就會了。

時間管理GTD

“清空收件箱”應用範例

假設你是專案經理,你的收集箱可能包括以下內容:

  • 未回覆的電子郵件
  • 會議筆記
  • 工作中的隨想
  • 同事給的報告
  • 家裡需要修理的事項
  • 休假計劃的想法

現在,你有一些空閒時間來整理這些資訊:

1.未回覆的電子郵件:如果回覆郵件只需要短短幾句話,那麼立即回覆。 如果回覆需要深思熟慮或更多信息,將其放到「待辦事項」清單中。

2.會議筆記:提取會議中的”交代事項”,並將其放入你的「待辦事項」清單或「日程表」中,其餘作為未來參考的資訊則歸檔「參考資料」。

3.工作中的隨想:例如你想到一個可能提升團隊效率的新工具,但目前沒有時間研究,可以放入「可能/未來清單」。或是單純做白日夢,在想等一下午餐要吃什麼,那可以將其放入「垃圾桶」清單。

4.同事給的報告:如果報告需要閱讀和回應,但不緊急,可以放入「日程表」中,安排時間處理。 如果報告僅供資訊參考,則歸檔「參考資料」。

5.家裡需要修理的事項:例如水管漏水需要修理,你需要聯絡水管工來修理,所以你會將其放入「等待」清單,因為你需要等待他人的行動。(就是先將其放入「待辦事項」中,等聯絡完後,再將這項目轉為「等待」清單,等他回應)

6.休假計劃的想法:這可能是一個較大的項目,包含多個步驟,如預訂機票、酒店和規劃旅行日程,因此你將其轉換為一個「項目計劃」,並開始分解為更小的行動步驟。(預訂機票,規劃行程……這些分別都是「待辦事項」,就是「項目計畫」是由多個「待辦事項」所組成的)

GTD清空收件箱應用範例

清空收集箱的過程,你可以清楚地知道每項任務的當前狀態,以及需要採取哪些步驟。而當把任務事項都分門別類的分類好後,接著你需要把注意力放在”當下”,去執行「待辦事項」上的項目。

在回顧階段 : 聚焦在清空”待辦事項”

在最後這階段裡,你要把注意力放在「待辦事項」上,這是你唯一當下要做的事情,爭取把「待辦事項」上的任務都解決掉。

比如,以剛剛專案經理的例子來看,他現在待辦事項上就寫上了:

  • 回覆電子郵件
  • 會議的”交代事項”
  • 聯絡水電工(等聯絡完後,再將這項目轉為「等待」清單)
  • 預訂機票、酒店
  • 規劃行程

而在處理完待辦事項後,可以看看「項目計畫」裡那些事情有沒有進展,「可能清單」裡那些事情有沒有值得做的,「等待那些事情」別人都做好了嗎?

如果都沒有,那就再找點事情放入「收集箱」中,然後一直重複這個流程。

經過上面的講解,你現在知道了「GTD流程」的三個重點:

  • 收集階段 : 將繁雜的念頭從大腦清空,紀錄在收集箱中
  • 處理階段 : 把任務事項從收集箱清空,分門別類的歸類到各個項目清單中
  • 回顧階段 : 專注處理待辦事項,把待辦事項清空,就只要專注處理當下的事就好。

所以是 —— 腦子凌亂的想法 → 收集箱 → 分類到各個項目清單中 → 專注於處理當下的待辦事項(其餘任務時間到時,會轉為待辦事項)

GTD 的使用時機

GTD 就像是一個大腦的外接硬碟一樣,把該做什麼事,這件事的任務進度到哪裡,都額外紀錄在系統裡,讓大腦不用記憶這些瑣碎事情,可以專注在思考上。(當下要做什麼事,看GTD的待辦事項就知道了,腦子不用去記)

但是,GTD 的使用場景,其實是用”用剩的時間”。

比如,當我們規劃出時間管理矩陣一一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後,就要先投資一大筆的時間在它上頭,並劃出時間保護區來保護它 —— 像是對我來說,一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寫作,那我起床後就是固定寫作,約5-7點的這個時間段就是我的寫作時間,會將這時間保護起來,不會讓其他事情來打擾它。

而當我這件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後,這時候有空閒了,才會開始處理 GTD 裡收集箱的分類和待辦清單上的事情。

所以說,一天當中,要等”最重要的事情”(通常為第二象限,重要不緊急的事情)處理完後,剩下”用剩的時間”,才是用來處理GTD的時間。2

時間管理 GTD (FAQ) :

GTD的全稱是什麼?

GTD代表Getting Things Done,中文意思就是“把事情做成”。

GTD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GTD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外部系統來保存和組織所有要做的事情,從而解放大腦,使大腦專注於當下。

GTD方法的主要步驟有哪些?

GTD方法主要分為收集階段、整理階段和回顧階段三大步驟。
收集階段:將腦中雜亂的想法都記錄下來,放入“收集箱”。這可以幫助大腦解放工作記憶,專注在當下。
整理階段:定期整理“收集箱”,將任務事項分類歸納到不同的清單中,比如待辦事項、日程表、項目計畫等。
回顧階段:專注處理“待辦事項”上的任務,力求把它們解決完成。其餘任務則查看它們的進展情況。

如何判斷一個任務要放在哪個清單中?

可以根據任務的時效性、依賴性等因素來分類,比如待辦事項、項目計劃、等待中等。

GTD的使用時機是?

在完成每天最重要的事後,用“剩餘時間”來進行GTD的收集、整理、回顧流程。

GTD方法的主要好處是什麼?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幫助個人專注,防止遺忘和拖延。

資料參考:

  1. 萬維鋼〈生活黑客2 高效能人士的一個習慣〉 ↩︎
  2. 10分鐘學會使用GTD做任務管理 ↩︎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