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domyweb多米

我是多米,五年前,我跟你一樣對網路行銷充滿困惑,走了很多彎路。

光是理解那些導師口中的”外星用語”就花費我一大堆精神,所以我嘗試自己寫文章來幫助新手學習行銷。

目前專注在製作課程上。

Product strategy

多米製作課程的3大原則

1.真正解決使用者痛點

課程製作的首要原則就是—當我發覺目前市面上的課程對於使用者真正面臨的問題,並沒有實際的幫助。這時,我就會開始著手製作這門課程。

比如,在我製作WordPress架站課前,市面主流課程是主打做一個”好看的網站”,但明明網站更重要的用處是為了轉換,是為了賺錢,那麼行銷訊息怎麼傳達給客戶就是更為重要的事情,所以我是第一個以”銷售漏斗”以及”行銷訊息”來做為核心,來規劃架站課程的。

又或是現在主流的SEO課程都在講一些難懂的術語,對其做解釋,並沒有涉及到實作。但是用戶最需要的事情不是要了解那些術語分別是什麼意思,而是要有一個實際可行的操作方法,好讓自己的網站流量增加。所以我課程規畫的核心,就是要把”整套SEO寫作流程”都給羅列出來,讓學生能明白究竟要寫出一篇能排名的文章,從0到1要經歷哪些步驟。

你會看到我課程的規劃方向和主流課程是差別很大的,我都是以實用為主。

會造成老師和學生真實需求脫軌的原因,就在於老師脫離於現實,只會紙上談兵,並沒有實際操作的第一手經驗,像是以教授SEO課程的老師來說,很少有老師有親自寫文章的,所以他們根本不知道怎樣的文章寫法能夠影響到排名。他們往往花了一堆時間做出表面上很豐富的課程,但卻完全不實用,學生學了也只是在浪費時間,只能獲得心理上空虛的滿足感。

2.按照"陸軍思維"來規劃

在課程規劃上很明顯有區分成兩種的思維模式,分別為”空軍”和”陸軍”。

空軍教法就是你在其他老師上會看到的教學方式——那些老師可能觀念都懂了,但是就像搭飛機一樣,從上往下看,他就是在飛機上指揮你一個粗略的方位,叫你往那個方向前進。

可是這樣你在學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很枯燥很不實戰,學了後不知道怎麼應用。因為你是落在地上的,途中都是山頭,他根本沒教你怎麼翻過它。以你的視角來看,沿途都被一個個的山頭給擋住,是看不到目的地的。

而另一種陸軍教法,就是像是部隊行軍一樣,雖然同樣你也是落在地上看不到目的地,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但不同的是,老師的教法就是跟你站在同一個陣線上,帶著你越過一座又一座的山,直到到達終點為止。中間有遇到什麼山頭,就帶著你實際地翻越解決它。而當你跟著越過幾次後,你就會知道說遇到什麼不同類型的山頭,該依靠什麼裝備。

從這個角度來看,空軍的教法之所以很不接地氣,就是因為空軍是站在上帝視角上,並沒有把學生在實際面上所遇到的問題也羅列進去。

學生學完後,通常反應就是好像學了很多東西,但又好像什麼都沒學到,因為沒有一個實際地前進路徑,也不知道學了這些知識點該怎麼應用。

簡單來說,就是學了很多瑣碎的知識,但卻不了解從開頭走到結尾的完整步驟是什麼,以及該怎麼執行。

而陸軍思維就是要把課程架構改成【挑戰+解決方法】。

比如你要介紹北京。

第一種講法,就是按照各種領域,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商業……來作規劃,但是無論怎麼介紹,都會有所遺漏,很可能到最後就變成數據和概念的推砌。那台下的聽眾就會聽了想睡覺,因為跟他沒什麼關聯。

而第二種講法,就是預設一個挑戰。

比如,假設一個高中生,暑假要到北京玩兩天,有3000元的預算,他希望對北京城的了解最大化。請你替他設計一個包含食宿,旅遊,娛樂等各項因素的旅行計畫,並解釋為什麼。

你看,這個主題一下就具體化了。學生會很自然的被帶入到一個挑戰性的情境中,有明確的目的性。因為只有3000元的預算,那勢必得做出些取捨,比如就會規畫去參加最核心的展區,和最道地的小吃,就不會每個項目都想羅列進來。

新知識成為了他【應對挑戰的工具】,而不是【需要記憶的認知負擔】。

知識就是要帶著解決問題的目的去,針對每個階段所遇到的問題,再提供解決方案所需要的知識點就好,只講必要的知識,而不是塞一堆有的沒的的概念,學生學了也沒法應用。

3.最快到達"拐點",教授最小可行知識

老師的職責是什麼?

是把你教成專家嗎? 不是,那是學生自己的職責。

老師的職責就是讓你用最快的速度入門。

其實人在學任何學科的時候都是這樣子的,剛開始的進步很快,然後會變慢,進入到一個平台期。在平台期,我們可能付出了大量努力,但看起來毫無進步,甚至可能退步。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都會卡在平台期,遲遲無法突破。

複利效應顯示了價值積累的普遍規律:前期增長非常緩慢,但到達一個拐點後會飛速增長。

所以我覺得老師最大的作用,就是教授“最小可行知識”,帶著學生快速入門,越過平台期,到達“拐點”處。

那怎麼超過拐點呢?

超過拐點所需要的是大量的實作和反饋修正,這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了,所以才有”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種講法。

老師的職責——所要交付的,並不是把學生教成專家,而是提供新手裝備或是訓練,讓學生能用最短的時間學會必要技能,可以直接上戰場,去面對市場。

但大多數老師並不是這樣準備的,要馬是採用空軍教法,學生花了一堆時間學習後,卻發現不具備實操性,沒有上戰場的能力。不然就是開設好幾十個小時的課程,企圖把學生教成”專家”,不過這樣的壞處是,除非你教授的領域變動性很低,那麼當學生學完課程的同時,市場的變化也讓腦內的知識不適用了,這就像大多數的大學課程一樣。

所以我課程的規劃方式都是以實用性為主,讓你用最小的成本學完,並且學完後可以馬上上戰場。

拐點增長

多米的好評課程

Admin

多米講透《WordPress架站》

你能做出一個可以自己客製化的網站,並且知道如何編排行銷訊息,讓顧客信任你。

Product management

多米講透《SEO》

你會了解什麼樣的文章可以在Google上排名,並且能實際按照步驟,一步一步的寫出能排名的文章出來。

Social Media Marketing

多米講透《FB經營》

你會知道打造一個高黏著度粉專的關鍵是什麼,以及怎麼寫出成效超越95%的貼文。

Planning

多米講透《寫作》

你會知道什麼樣的文章是好文章,以及怎麼說服人認同你的觀點,並且掌握把草稿修改成爆款文的編輯技巧。

Meditation

多米準則

下面戒律是我的信念——記錄下來是為了警惕自己
 
1.知行合一
2.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3.近者悅來
4.用資訊對稱賺錢
5.持續改善
6.要事優先
7.按照自己想法坐式,不活在他人期望中
8.長期主義
9.利他,心裡裝著對方的利益

一.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的意思是: 「切己體察、事上琢磨、切實篤行

如果你覺得一句話很有道理,那你要就對照自己,檢查體會,把道理放在自己的事情上琢磨,最後一條一條的實踐它。

也就是說,從書本看到的知識只是知道有這件事而已,並不是真的理解了,只是知道,卻不去做是沒有太大的價值的,唯有實踐才是根本。

有一句話說: 「為什麼懂得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

很簡單,因為那些道理,很多人一條都沒有照做,只是知道而已,沒有知行合一,但凡能做到一條,都能過好這一生。

二.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一般人在做事的時候,不免俗的會去考慮到,做成之後所能得到的回報。

但過於注重當下的回饋下,就會產生得失心,這反而會讓動機變形,不再享受著創作的過程。結果是好的還好說,萬一結果不順遂,就很容易產生憂鬱情緒,甚至有逃脫、避戰心理,不敢再參與嘗試。

而儒家思想講究的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說的是日日堅持做一樣的事情,不去考慮做這事之後所能得到的回報。

你有多少收穫是老天爺決定的(天氣因素等等),這不是屬於你能掌控的範圍,你唯一能掌控的就是每日耕耘,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只求問心無愧。

一方面是對於需要長期耕耘的領域來說,短期的成效都不值得一提。

另一方面是這世界不歸我們控制,我們只管努力,把結果交給命運和運氣,當你對於結果沒有要求了,就能堅持,因為你能堅持的是自己的本分,是你的使命價值觀。

在心態面上,要保持著我盡量把自己做到最好,但是你看不看就不關我的事了,我也不會在意,不會對結果抱有期待。

三. 近者悅來

投標比稿是陋習,因為你要投標的話,那你一定是派出公司最強的人才去執行,才有可能在跟別人團隊的比拚下搶到案子。

可是這樣的話,服務舊有客戶的就會是公司剩下的二流人才。

不把公司最強戰力拿去服務客戶,而是拿去爭取新客戶,這樣就會陷入了惡性循環,二流人才會讓顧客的體驗和續約率下降。

所以邏輯應該是要反過來,用心服務好每個舊有客戶,讓他們的滿意度和續約率提高,他們自然會幫你介紹新客戶進來,或是有了口碑後,自然會有人慕名而來。

同樣的,與其像業務一樣參加各種集會、交換各種名片,不如把精力放在寫作或是自媒體上,吸引別人主動找你合作。

如果沒有人找我合作,那一定是我的能力不夠,我就要再倒逼自己寫作輸出,爭取讓花的香味散播的更遠點。

我也遇過很多次,只要不是對方主動來找我的,沒看過我的文章,那就是會對我問東問西。

一直要我拿出,為什麼要選擇我,你比A好在哪裡?比B強在哪裡?我有什麼特點?有沒有什麼案例參考?

搞得好像我在面試,在給我評量績效一樣。

一方面是我會不爽,另一方面是這高昂的協商成本,因為不信任,客戶戰略決心不堅定,會導致成交速度極慢。

而想降低協商成本,就只能靠品牌和聲譽了。

劉潤老師在這上面做的很好,他的原則是絕不去客戶現場做售前,不管是多大的企業家,只要你不願意到我的小辦公室來聊,那就說明我的聲譽還沒有強大到讓你挪步。

這樣如果用聲譽贏得的客戶,就不用支付任何售前溝通的”協商成本”。

四. 用資訊對稱賺錢

賺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利用資訊不對稱來賺錢,另一種是利用資訊對稱來賺錢。

前者指的是客戶不瞭解你的領域,所以你可以用矇騙的方式來賺錢,後者指的是你盡量提供教育價值,告知客戶你這行業的資訊,客戶之所以選擇你是因為他懂行了,他明白你是他多方比較過後,所能找到的最優秀廠商。

這延伸出的含意就是不要有私心。

很多人會因為客戶不懂而去欺騙他——賣客戶他想要的方案,而不是客戶真正需要的方案。

但如果今天你真心為客戶好,把你推薦的方案拿出來,客戶反而不接受,他認為不好,你又該怎麼辦呢?

那就是他不識貨,不接受就該停止,就不要做了,絕不察言觀色,投其所好。

孔子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指的就是有人用我,我就把一身的本領發揮出來,沒人用我,那我就把我的道藏之於身,帶進棺材也不遺憾。

很多時候我們委曲求全,求的是什麼呢?

無非就是保全自己的利益,不敢跟客戶或是老闆說真話,是怕他跟我意見不一致,不用我了。

但是,如果你明明認為他是錯的,你還要附和他,那不就相當於是在欺騙他,騙取他的財務嗎?

所以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保持誠信,堅守原則,求自己心安。

如果客戶對我們產生質疑,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要馬就聽我們的,要馬就叫他找別人幹。

不能明知那方案有毒,卻還收著錢照做。

五. 持續改善

橋本正喜老師說:“重複做同樣的動作,每一次做,都比上一次做得更好,並且能說出來好在哪裡,這就是持續改善。”

據說大阪商人如果有一個辦法可以多賺一分錢,就會馬上執行!把這一分錢先賺到,而不是去思考怎樣能多賺一塊錢,那是下一步的事。沒有“完善”的方案,只有持續改善的方案。總覺得方案還不夠“完善”,繼續“完善”方案,三年過去了,還是不夠完善。十年過去了,還在原地打轉。

有個產品經理說產品發布:“如果發佈時你對自己的產品很滿意,那說明你發布得太晚了。”

在這裡,我要講一個“反海因里希法則”。海應里希法則是一個安全法則,它說出現一個重大安全事故的背後,都有29次的輕微事故和300次嚇一跳的未遂事故。

我們講的“反向海因里希法則”就是持續改善的意義:一次重大的創新突破,背後都有29次的小創新和300次的小小改善。

六. 要事優先

華杉認為:「判斷是第一生產力!如果你能對每件事都能一下子抓住本質,根本就沒有那麼多要幹的活。很多工作都是被製造出來,幫倒忙的。如果把工作量分為100,通常50%的工作任務是根本不應該幹的,直接取消任務就好。 45%是該幹但在不停的返工反复,只有5%是正事,這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我們的目標就是一下子抓住那5%,用100%的時間幹那5%。」

也就是說要把全部資源都投入到最重要的東西上。

一個人的成就大多取決於做決策,做選擇,也就是分配資源。只有不停地做減法,減到減無可減了,才會只留下最重要的東西。只有把全部資源都投入到最重要的東西上,才能取得成功。

美國的心理學教授喬西·戴維斯說 : 「人在一天之中精力最好最頂峰的高效狀態,也就兩個小時而已。」

所以,你是想利用這個時間做最重要的事,還是白白浪費掉,取決於你想不想過一種高效的生活。

七. 按照自己想法行動,不活在他人期望中

哈佛大學曾有一項研究持續跟踪700多人一生,目的是探尋決定一個人過得幸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最終的研究結論是:

只有良好的社會關係,包括和諧溫暖的親情、友誼、工作等關係,才能讓人們幸福和快樂。

從未有人遺憾地說此生的性愛或蹦極體驗不足。一名舒緩療法護士在病人最後的日子裡對其進行了一些調查,向我們展示了人的一生最常見的幾大遺憾。位居榜首的是,尤其對於男性,“希望自己工作別那麼努力。”

布羅妮·瓦爾是澳大利亞的一名護士,專門照顧生命僅餘12週的病人。她將病人彌留之際的頓悟,記錄在《人在彌留之際的五大憾事》這本書裡。

她所總結的人生五大憾事是:

  1. 我希望能夠有勇氣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按別人的期望生活
  2. 我希望自己工作別那麼努力(這一項是男性的憾事之首)
  3. 我希望能夠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
  4. 我希望我能與朋友們保持聯繫
  5. 我希望能讓自己更快樂

八. 長期主義

戴夫·布雷斯福德在2003年跳槽到了英國國家自行車隊擔任教練,提出了著名的“邊際增益理論”。

“我們遵循這樣一條原則:把騎自行車有關的環節拆解,把每個分解出來的部分都改進1%,匯總起來之後,整體就會得到顯著提高。”

比如,他們會用酒精擦輪胎,以獲得更好的抓地力;他們給每個隊員配備專門的枕頭和床墊,讓隊員在出差的酒店裡可以快速入睡;他們甚至把卡車內塗抹成白色,說是便於發現灰塵,這些灰塵會降低調教過的自行車性能……

1%的改進毫不起眼,但是幾百個1%加起來的能量是巨大的。而10年裡每天改進1%,量變就會引發質變。而且,有意思的是,這種改變不是漸進式的,而是跳躍式的。

這種跳躍式的改變,就是長期主義者享受的最大紅利,因為只有努力的時間足夠長,你才能得到最大的那塊蛋糕。

長期主義不是堅持重複一件正確的大事,而是堅持改進一件件小事。起初很長一段時間,你將看不到任何變化,但一旦累積的時間開始發酵,你會收穫一個奇蹟。

長期主義≠堅持,做長期主義的原因是:只有把時間拉長,我們才能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得到確定的答案。

長期主義的長期,不是時間上的長短,而是事物發展的波動週期。關鍵要學會識別事物在時間線上的「走向」,學會區分大周期和小周期。

做一個長期主義者,不是堅持重複一件正確的大事,而是堅持改進一件件小事;不是忍受枯燥,而是對各種不確定做好萬全準備。

九. 利他,心裡裝著對方的利益

營銷的本質是成就他人並創造價值,企業的利潤只是因創造價值而獲得的獎勵。

如果你到客戶那裡,眼睛死盯著金錢,客戶一看就會知道你不是為了幫他,而是為了自己,他怎麼敢跟你簽單呢?

你不應該只是盯著客戶口袋裡的5塊錢。

你要想的是如何幫客戶把5塊錢變成50塊錢,然後再從中拿出5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