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SEO 完整指南:讓你店家出現在「附近」搜尋前三名
本地 SEO (Local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指的是:讓搜尋引擎在「有地理意圖」的查詢(例如「台中咖啡店」、「牙醫附近」)中,把你的實體或服務據點優先顯示給附近用戶 的優化動作。
目的是確保搜尋者在輸入「附近的 + 服務/商品」時,你的店家能同時出現在 Google/Apple 地圖 與自然搜尋結果(Organic Results)的前幾名,並最終帶來實際到店或來電轉換。
這種搜尋通常帶有「地理意圖」:
- 線上→線下:看到店家資訊,直接前往現場。
- 線上→線上:看到資訊後直接打電話、預約、下單(外送或外帶)。
而要讓這一切發生,有幾個重點:
元素 | 行動 | 關鍵影響 |
---|---|---|
Google 商家檔案(舊稱 GMB) | 建立、驗證、完整填寫,還要定期發文 | 決定你能不能進入地圖 3-Pack,也就是那三家會被放在最上方的店家 |
Bing Places / Apple Business Connect | 資訊同步、照片更新、開放預約功能 | 拿下非 Google 的搜尋紅利 |
NAP 一致性 | 名稱(Name)、地址(Address)、電話(Phone)格式完全一致,最好再加上 Schema 標記 | 增加搜尋引擎對你資料的「信任」感 |
在地關鍵字 | 在標題、H1、meta description、Alt Text 中自然放入「服務 + 城市」 | 提升你在本地搜尋結果中的自然排名 |
在地評論 | 主動邀請評論、每則都回覆、有處理負評的 SOP | 不只增加曝光,還能提高轉換率(畢竟大家都在看評論) |
本地反向連結 | 贊助地方活動、加入商會、讓新聞媒體報導你 | 強化「權威」訊號,推升地圖排名 |
結構化資料 | 用 LocalBusiness 、GeoCoordinates 、OpeningHoursSpecification 、Review 等 Schema | 幫助搜尋引擎理解你在地資訊,不會誤判你是「無人商店」或「全球品牌」 |
行動裝置體驗 | 手機版 3 秒內載入、點一下就能撥電話、有嵌入地圖 | 對 80% 用手機搜尋的用戶來說,這是進門前的最後一關 |
簡單說,本地 SEO 的重點,是把你這間店、這個地址、這通電話,嵌進搜尋者的「決策流程」裡。
本地 SEO 基礎地圖:
這不是讓你成為全世界的第一,而是讓你成為附近的首選。
一、本地 SEO 是什麼?它跟全域 SEO 哪裡不一樣?
「台中咖啡店」、「near me」這種搜尋背後,使用者的心態很簡單:我現在、馬上,就想找個地方去。
如果說全域 SEO 是靠內容、外鏈、頁面技術拼高排名;那本地 SEO,比的是:
- 你離搜尋者有多近?(距離)
- 你有沒有在 Google 上留下痕跡?(存在感)
- 你的評論看起來值不值得信任?(評價品質)
說得直接一點:
就算你的網站做得再漂亮、內容寫得像部落格大神,如果沒填地址、沒加 Schema、沒搞定 Google 商家檔案,你還是會被比你弱的店家,打趴在地圖之外。
面向 | 全域 SEO | 本地 SEO |
---|---|---|
排名位置 | 傳統自然搜尋結果 | 地圖 3‑Pack+自然結果 |
排名依據 | 內容深度、外鏈強度、技術 SEO | 距離、評論、G 評價活躍度、NAP 一致性 |
成功標準 | 網站流量、表單轉換率 | 到店人數、來電量、導航啟動次數 |
👉延伸閱讀:Top 10 Local Search Ranking Factors in 2025 (New Data)
二、Map Pack 有多猛?為什麼不能不爭?
Map Pack,也叫 Local 3‑Pack,就是你在 Google 搜尋時第一眼看到的那三家店。
有地圖、有導航、有星星、有電話,點下去就能出發。
- 2025 年數據顯示,44% 的本地搜尋點擊都落在 Map Pack 上;
- 而傳統搜尋結果,只分到 29%。
這代表什麼?
如果你沒擠進 Map Pack,那一半以上的潛在客戶根本沒機會看到你。
Map Pack 的排序標準也跟你想的不一樣,不是看文章寫得多長、不是看 SEO 多厲害,而是:
- 你店離搜尋者多近
- 最近有沒有人留評論
- 開店時間對不對
點擊 Map Pack 通常是直接「撥電話」或「打開導航」。
如果你有本事同時佔據 Map Pack 和自然搜尋結果,那你等於雙倍曝光、雙倍機會。
但打法完全不同:
- 搶自然:強化網站內容、標題、連結、技術 SEO
- 搶地圖:優化 GBP、評論、類別、地址、實體信號
延伸閱讀:
- Google Click-Through Rates (CTRs) by Ranking Position in 2025
- 15+ Google Local Pack Statistics and Facts (2025 Updated)
三、本地 SEO 的三大現實紅利
1. 意圖超高:他們不是來亂的,是來消費的。
根據 Birdeye 報告,只要你的 Google 商家檔案(GBP)有好好優化,它平均每月能帶來:
- 200 次點擊
- 105 次網站訪問
- 66 次導航請求
這些人,基本上是「已經決定要花錢的人」。
2. 評論影響力:現代口碑,不在八卦版,在 Google 星星上
你可能不知道,有87% 的人只信一個月內的評論。
更妙的是,星等介於 3 到 4 分的店家,反而互動率最高——因為太滿分像假的,太低分直接滅火。
這意味著:經營評論,比你想像中重要得多。
3. 免費曝光:地圖、圖片、問答、貼文,全都是版位
Map Pack 本身就會顯示店家照片、營業資訊、QA 和貼文。
這根本是免費廣告欄,還能跟在地新聞稿、活動連結串起來,形成品牌聲量的引爆器。
這三個好處彼此牽動,變成一個正向飛輪:
曝光 → 更多評論 → 更高排名 → 更大聲量 → 更容易被找到 → 再更多評論…
延伸閱讀:
- 40 Google Business Profile Statistics (2025 Trends & Insights)
- 20 Google Review Statistics You Must Know in 2025
Google 排名公式:相關性・距離・知名度
你能不能排上前面,Google 看的是這三件事你做得多好:
- 你跟搜尋的內容有多吻合?(相關性)
- 你離搜尋者有多近?(距離)
- 外面的人對你有多熟?(知名度)
一、相關性:你是誰?你能幹嘛?Google 懂不懂?
你可以自稱「在地好店」,但 Google 不信主觀陳述,它要看結構化資料(Schema)跟網站內容有沒有交叉驗證。
做法不難,但細節不能省:
- 用
JSON-LD
格式標記你的商家資訊,包括店名、地址、營業時間、經緯度、服務項目(用LocalBusiness
或相關類別)。 - 網站上的文案,不能只寫「我們專業又親切」,而是要自然融入「地區+服務」關鍵字,像是:「台中室內攝影棚租借」。
- 標題(Title)、主標(H1)、內文內容要一致,別讓 Google 以為你是三個不同的店。
- 加碼技巧:用
FAQPage Schema
回答「營業時間有包含國定假日嗎?」這類常見問題,讓 Google 知道你是真的懂這地區。
你越能讓 Google 明確理解你是幹嘛的,它越可能把你丟到對的搜尋前面。
二、距離:你再強,離我太遠也沒用
距離是唯一「你沒辦法控制使用者位置」的排名變數,但你可以做兩件事來把傷害降到最低:
- 寫對地址,而且每個地方都一樣。
包括 Google 商家檔案、網站 footer、Schema 標記、第三方平台(如 Yelp、黃頁)。巷子、樓層、郵遞區號,一個字都不能差。 - 服務到府型產業:開啟 Service Area 模式。
比如你是水電師傅、美容上門服務,就在 GBP 裡設定你能服務的郵遞區號。這樣即使你沒在搜尋者附近開店,也能進入地圖排位。
延伸技巧:
設多個 Landing Page 來對應不同地區,每頁嵌入 Google Map + NAP(店名、地址、電話),讓 Google 感覺你在每區都有據點。
延伸閱讀:Local SEO Ranking Factors: The Big 3 That Matter Most in 2025
三、知名度:你是不是真的有人在講你?
你可以自吹自擂,但 Google 信的是別人說了什麼。
這些都是加分項:
- 評論數量夠多嗎?
- 評論有新鮮嗎?(30 天內有更新是基本)
- 星等合理嗎?(3.8~4.5 分最自然)
- 有沒有被本地媒體、網站、商會、校友會提到?
根據 2025 年的統計,本地排名前段班的店家平均有 47 則以上評論,且近 30 天內有新留言。這就是活躍度。
那你該怎麼辦?不是等運氣,是建立一套 SOP:
- 主動請評論(不違規的方式)
- 回覆所有評論,包含負評
- 爭取外部連結與報導,像是:
- 跟在地活動合作
- 提供公益贊助
- 被在地論壇或校友網站提到
這些在 Google 看來 = 你在這一區很有名,自然願意把你排前面。
三大排名因素總整理:你得讓 Google 知道你是誰、在哪、值不值得信。
因素 | Google 在看什麼 | 你該做什麼 |
---|---|---|
相關性 | 搜尋意圖 vs 商家類型、內容吻合度 | Schema 標記、關鍵詞自然融入、FAQ |
距離 | 使用者距離你的實體門市多遠 | 地址一致、設好服務範圍、多地區頁面 |
知名度 | 有多少人講你、有多頻繁講你 | 收集評論、媒體曝光、反向連結 |
打造黃金門面:Google Business Profile(GBP)
如果 Google 是現代人找店的入口,那麼你的 GBP,就是站在門口接客的招牌。
❶ 如何開始?建立與驗證,一次搞定
開店做生意,第一步不是請設計師做 Logo,也不是寫文案跑廣告——是把你的店「登錄」在 Google 上。
- 用公司 Google 帳號登入 google.com/business
- 點選「新增商家」,照指示填寫名稱、類別、地址
- 選擇驗證方式:
- 首選:影片驗證(手機拍店面、內裝、POS 機器)
- 備案:郵寄明信片或用客服郵件回傳文件
注意:你填的資料要跟公司登記、發票抬頭一模一樣,不然 Google 會當你是假帳號。
如果地址有其他店家,也請附上營業執照或店內照片證明你是獨立經營。
驗證完,你就能掌控整個 Profile,包括評論、貼文、統計報表、甚至回應私訊。
延伸閱讀:The Ultimate 2025 Guide to Verifying Your Google Business Profile
❷ 100% 完整度檢查表:沒填滿,等於曝光被砍半
根據 Birdeye 2025 報告,缺少「服務範圍」或「假日時間」的 Profile,平均會少掉 35% 的曝光。
所以先別急著發文,先把這 10 項打勾:
檢查項 | 說明 |
---|---|
☐ 類別設定 | 主類別(如「餐廳」)+最多 2–3 個次類別 |
☐ 營業時間 | 包含春節、颱風等特殊營業日 |
☐ 地址 | 精準釘選 Google 地圖座標 |
☐ 服務範圍 | 適用到府服務產業 |
☐ 電話/網址/預約連結 | 通通要有,不可空白 |
☐ 商業描述 | 750 字內,前段含關鍵字與主打特色 |
☐ 視覺素材 | Logo、封面、高畫質門面與作品照 |
☐ 產品/服務 | 每項服務都要上架+說明 |
☐ 定期貼文 | 限時優惠、評論分享、幕後花絮 |
☐ 即時訊息 | 開啟並設自動回覆(24 小時回應機制) |
💡 完整度達標後,Google 洞察報表會在 8–12 週內,顯示你在搜尋中的曝光率開始上升。
❸ GBP 貼文就是微型社群,別忽略它
很多人只把 GBP 當成線上名片,但其實它也是一個「貼文平台」。
實戰建議:
- 每週發 2 則貼文
- 週一:最新優惠、限時促銷
- 週四:用戶好評、店內故事
- 每篇 1–2 段文字,加入「城市 + 關鍵字」
- 使用直向高質感圖片,加入 CTA(立即預約、查看菜單)
根據統計:早上 7–10 點、下午 1–5 點貼文互動率最高
此外,Q&A 區塊也別放生——主動提問、主動回答:
- 停車怎麼辦?
- 需不需要預約?
- 可以帶寵物嗎?
這些問題你不先答,Google 會讓網友或競爭對手幫你答。
延伸閱讀:
- Best Time to Post on Google Business Profile in 2025
- Google Business Profile Post Guidelines: Full Guide for 2025
❹ 圖片 ≠ 裝飾,是信任武器
GBP 裡的照片不是用來裝美感,而是讓人判斷你是不是真實存在的。
你需要這些圖片:
- 封面照(門面)
- Logo
- 店內外環境照
- 菜色、作品、活動照
建議解析度超過 720p,直的橫的都來一張。每季更新一次,把季節佈置、節慶氣氛拍進來。
全網一致,Google 才信任你:NAP 與引用(Citations)
Google 不會因為你說你是「在地好店」,就相信你真的是。
它會去網路上到處比對你的名字、地址、電話,只要哪裡有一點不一樣,它就會開始懷疑你。
這時,你就輸了。
這件事有個術語,叫做:
NAP 一致性(Name, Address, Phone)
一、什麼叫「一致」?不是差不多,是一個字都不能差
NAP 要做到字元級一致,包含以下細節都要完全相符:
- 公司名稱(含分店名,如「小明咖啡 台中館」)
- 路名縮寫(「中山路」不能哪裡寫「Zhongshan Rd」)
- 電話格式(區碼 + 空格都一致,例如「02-1234-5678」不能在別處寫成「(02)12345678」)
如果你搬過家、換過電話,要做的不是隨手改一個地方,而是:
- 官方網站先改
- GBP(Google 商家檔案)更新
- 四大平台同步更新:Apple Business Connect、Bing Places、Facebook Page、Instagram Bio…
- 再用工具(Moz Local、BrightLocal)把資料批次同步到次要平台
根據 WP Maps 的研究,只要一個地址在網上出現兩種拼法,你的 Map Pack 排名平均會掉 1.4 名。
這不是小事。這是會讓你從前三掉出畫面的事。
二、用 Schema 告訴 Google:「我在哪,我是誰,我幹嘛的」
Google 雖然聰明,但它不是人——它看的是結構化資料。這就是為什麼你要加上:
@type: LocalBusiness
的 JSON-LD Schema
這段 Schema 放在每個分店的獨立頁面上,填以下欄位:
name
:品牌/店名address
:街道、城市、郵遞區號telephone
:連區碼的完整電話geo
:經緯度座標openingHoursSpecification
:營業時間sameAs
:Facebook/IG/評論平台連結
💡 建議:加入 hasMap
,直接嵌入 Google 地圖 iframe,讓語意強度更高。
三、引用不是選配,是本地排名的放大器
你在 Google Map 上有資料,那是基本,但如果 Yelp、Tripadvisor、Foursquare 也都有你——那你的存在感就被放大了。
引用(Citations)分三層:
層級 | 例子 | 重點 |
---|---|---|
核心平台 | Google、Apple、Bing、Facebook | 絕對要填,名字地址電話一致 |
全國型目錄 | 黃頁、Foursquare、Yahoo 商業平台 | 搜尋你自己是不是已經被收錄,有錯要「認領+合併」 |
在地/垂直型 | Tripadvisor、OpenRice、地方商會 | 小眾但精準,對 SEO 幫助意外強大 |
⚠️ 每新增一筆引用資料,都要小心覆寫錯誤或舊地址資訊。否則可能出現「舊址殘留」的 Soft 404 錯誤頁,Google 會開始扣你信任分。
執行清單(照著做不會錯):
- ☐ 確定標準格式(全名、地址、電話格式)
- ☐ 官網、社群、GBP、目錄網站全面統一
- ☐ 為每個地區頁加上
LocalBusiness
的 JSON-LD Schema - ☐ 用工具同步引用資訊(Moz Local、BrightLocal)
- ☐ 每季定期巡查更新,避免出現錯別字與舊地址
延伸閱讀:What is NAP And How NAP Helps Your Website Rankings

本地關鍵字與網站內容的在地化策略
你想讓別人搜尋「北區水電」、「台中24小時牙醫」就看到你?那你得讓你的網站跟 Google 說同一種語言——地區語言。
❶ 先鎖定他們會怎麼搜尋?——在地人用語 × 搜尋習慣
要找到有效的本地關鍵字,從兩個方向下手:
- 服務 + 城市|如「室內設計 北屯」、「汽車美容 台南」
- 痛點 + 附近|如「漏水維修 附近」、「寵物急診附近」
工具怎麼用:
- 用 Google Keyword Planner 看有多少人每月搜尋這些詞
- 用 GSC(Google Search Console) 抓你自家網站的曝光詞,找到那些「快上第一頁但還沒上」的字
- 用 ChatGPT 或類似工具延伸自然語句,如「從台中車站怎麼去你這間咖啡店?」
💡 2025 年趨勢:Google 的 AI 搜尋結果(SGE)越來越會把長尾關鍵字彙整成一組答案,所以與其拼大字,不如做小而準。
建議:以 3–5 公里區塊為單位,拆分關鍵字,並針對每個地區做專屬頁面。
延伸閱讀:Local SEO: A Complete Step-by-Step Guide
❷ 多地區 Landing Pages:讓每個「在找你的人」都有一頁專屬答案
果你是多點開店,或服務到府的業者(像是清潔公司、水電師傅),一個網站頁面是不夠的。
你該做的是:
每個地區,一頁專屬 Landing Page。
好頁面要包含:
- H1:直接寫「服務名稱 + 城市」|例:「洗冷氣 台北市」
- 地圖嵌入:讓人知道你真的在那,不是亂寫的
- NAP(名稱、地址、電話)與一鍵撥號、導航按鈕
- 在地評論輪播:放出「北區小美媽」的留言,而不是全站共用
- FAQ Schema:回答地區相關問題(如交通、停車)
- 內部連結:串起鄰近區,如「也服務西屯、中區」
⚠️ 注意:不要只複製貼上再改地名!
這樣做會被 Google 當成「薄弱內容(Thin Content)」,不只無效,還可能拖垮整站。
實戰做法:每頁至少保留 60% 原創內容,包含:
- 該地區實拍案例
- 在地活動、新聞、贊助紀錄
- 特別路線或交通方式(如捷運出口步行指引)
❸ On-Page 必備項目清單
元素 | 最佳實踐 |
---|---|
標題(Meta Title) | 放城市名,70 字以內 |
H1 標題 | 「服務 + 城市」再說一次 |
圖片 Alt 文字 | 用「地標 + 服務」描述,如「台中綠園道+洗車」 |
地圖 | 嵌入 Google Map,設定自適應寬度與 lazy loading |
CTA 按鈕 | 一鍵導航 / 點擊即撥號 / 加入 LINE |
別只顧著 Google:Bing 和 Apple 也要顧到!
你可能會想:「現在誰還用 Bing?」
但你忘了——Windows 預設就是 Bing,iPhone 預設就是 Apple 地圖。
這些用戶不見得會主動改設定,但他們一樣在搜尋,一樣在找你。所以,如果你只在 Google 上亮相,等於放棄了一整群潛在客人。
Bing Places:直接一鍵匯入,省時不漏接
Bing 對商家蠻佛心的,它知道你懶得重建一次檔案,所以:
可以直接從 Google Business Profile 匯入資料,一鍵完成
只要你有設好的 GBP,Bing 就能幫你複製過去。營業時間、地址、照片、類別通通會自動帶入。
做法簡單:
- 前往 Bing Places
- 用公司帳號登入
- 選擇「從 Google 同步」
- 點兩下,搞定
建議每一季(每三個月)檢查一次,看營業時間、假日時間、圖片是否有跟上更新。
Apple Business Connect:你的 iPhone 客戶在等你
Apple Business Connect 是 2023 年才正式開放的新版商家平台。
如果你開的是:
- 餐廳
- 咖啡店
- 美容零售
- 任何實體體驗服務
那你一定要進駐,因為:
iPhone 地圖現在會主動推薦商家資訊、圖片、甚至行動按鈕
不進 Apple 地圖 = iOS 使用者用導航找不到你。
同樣原則:保持資訊同步,每季更新一次。
利基網站目錄:冷門但精準的排名助攻手
你可能沒聽過「利基網站目錄」這個詞,但你一定看過這些東西:
- 美食部落格推薦清單
- 某地區婚攝名單整理
- 地方商會的會員名冊
- 媽媽社團的親子店地圖
這些平台雖小,但對特定族群來說——超級有影響力。
利基網站的三大好處:
- 你的客群就掛在那裡
舉例:你開的是親子餐廳,那你出現在「台中親子地圖」的價值,比上首頁還強。 - 拿到高相關反向連結
比起不相干的外鏈,這種「同領域+同區域」的連結,Google 會更買單。 - 被視為某個圈子的「推薦對象」
不是你自己說自己好,而是別人把你列入名單——這會幫你建立品牌信任。
三步驟實戰:
- 找對網站/論壇/社群平台
例如婚禮網站、手作社群、健身論壇、寵物愛好者俱樂部… - 主動聯繫對方
寫信給站長,介紹你的服務,說明為什麼你跟他們的讀者有關 - 提出「對他有價值」的合作提案
不是只是「幫我掛個連結」,而是提供:- 專屬優惠碼
- 免費試用體驗
- 聯名活動或內容交換
最棒的是——這些網站通常不像大型媒體那麼難搞,只要你真誠、有內容,他們很願意合作。
口碑經營:取得並管理評論
你可能有聽過:「口碑自己會發酵。」
錯。現代口碑要「經營」,不是「放生」。
在 Google 地圖上,評論數 = 社會信號 + 排名助推器 + 信任加分項。但如果你只是等客人「有空、有心、有電」才來留言,那你會慢到最後一頁。
取得評論的三步驟公式
Step 1:觸發點(Trigger)要抓準
不是等他回家
是他開心的當下,立刻邀請
推薦時機:
- 結帳完成頁跳出邀請
- 保固啟用信中附上連結
- 療程結束 30 分鐘內傳簡訊(或 Line)
小提醒:根據統計,體驗後 24 小時內邀請,留下評論的機率高出 2.3 倍
Step 2:用對頻道(Channel)
有效率的主角是:
- SMS/Line OA 簡訊:開啟率高達 97%
- 附上短網址,直達 Google 評論頁
- Email 當補刀,針對那些沒點開簡訊的人
Step 3:策略性提醒(Nudge)
- 等 72 小時沒動作,就發一封「30 秒星評」的友善提醒
- 再沒回應就收手,避免 Google 認定你在「操控評論」=被降權
實驗證實:這套流程讓每月評論數成長 38%,地圖點擊率多出 19%
延伸閱讀:
- Why Google reviews will power up your local SEO in 2025
- Google Review Statistics 2025 – Latest Data, Trends, and impact on Local SEO
回應評論的「3F 原則(Feel-Felt-Found)」:你不是要辯,你是要讓對方感覺被理解
收到負評?深呼吸三秒,別急著反駁,照這三步走:
Feel → Felt → Found
- Feel(先共感)
「我們理解您對餐點溫度的失望…」 - Felt(承認經驗)
「很多老顧客也曾有相同反應…」 - Found(提出改善)
「我們現在換成保溫包,並為您準備 10% 折扣,希望再次為您服務!」
重要原則:3S 語氣(Sincere 誠懇 / Short 簡潔 / Specific 具體)
最好在 48 小時內完成回應,顯示你不是在拖時間掩蓋問題。
數據顯示:使用 3F 模板回應的負評,有 14% 機率被升星
而具體補救措施(重做/退款)遠比「抱歉您不滿」更能重建信任。
延伸閱讀:How to Respond to Negative Reviews on Google: 3 Steps to Take
把評論變成你的點擊加速器
評論不是留完就算了,你要把它「再利用」成內容與 SEO 強化素材:
1. 嵌入 Google 評論輪播(Carousel)
- 放在首頁、服務頁下方
- 用
AggregateRating
Schema 告訴 Google 你平均幾顆星 🌟 - 增加自然搜尋點擊率(CTR)4–7%
2. 把評論內容反推 FAQ
- 蒐集用戶自己講出來的關鍵詞(如:「台中北屯素食」、「牙醫不痛」)
- 拿來寫 FAQ 區,既自然又能覆蓋長尾語意
3. 利用 UGC(使用者創作內容)圖片
- 鼓勵用戶上傳照片(像是裝修成果、餐點實拍)
- 挑出高質感的圖,拿去當:
- 社群貼文素材
- GBP 封面照片
附圖的評論,Google 給的演算法權重比純文字高 12%
本地反向連結與品牌曝光:先讓「別人」提到你
光自己說自己好,不夠。在地連結+品牌曝光,才是讓你在搜尋結果上浮的助燃劑。
1. 在地活動、公益贊助:
跑步賽、學校社團、地方節慶
換來新聞報導或主辦單位官網的反向連結
2. 商會、協會入會:
加入「台中商業會」、「青年創業協會」
會員名錄幫你掛上官網網址(權威感 +1)
3. 地方媒體 PR:
不靠大媒體,靠在地小編/社群粉專
投稿一篇「我們在地深耕的故事」,他們最愛
4. 獎學金 / 補助:
設「社區獎學金」、「創業小額資助」
換來 .edu
校方或議員辦公室網站連結(Google 超愛這種)
5.Brand Mentions → 自己變外鏈
有時你其實早就被寫進文章、被列進清單,只是「還沒加超連結」。
做法簡單:
- 設定 Google Alerts(用品牌名當關鍵字)
- 發個禮貌訊息給對方站長或記者
- 問問他能否「加個連結到你官網」
別踩雷:Google 最痛恨的三種違規操作 (Google Spam Policies)
Google 重視的是:實體存在 × 真實互動 × 長期信任
你用作弊上來的,Google 也能親手拔掉。
違規 1:商家名稱亂塞關鍵字
別再幻想這種格式還有用:
熊貓外送 – 台北炸雞外送 24H 最快美食外送
看起來很 SEO,實際是 Keyword Stuffing 的經典案例。
Google 明文寫在 Spam Policies 裡:
「商家名稱必須與實體招牌一致,否則視為違規。」
- 一間藥局因名稱塞太多關鍵字被舉報
- Google 直接移除名稱裡的多餘字
- 結果:地圖曝光量暴跌 60%
違規 2:買評論、刷星星
「一次買 50 則五星,馬上進 Map Pack」?
別鬧了,這叫自殺。
2025 年大事紀:
- 1 月:英國 CMA 與 Google 合作,啟動 AI 偵測假評論
- 3 月:Google 對一個國際假評論詐騙集團提起訴訟
如果你被抓包,會發生什麼?
- Profile 被清空所有評論
- 帳號被封鎖
- 在搜尋結果上出現「可疑評論」的紅字標籤
正確作法:
- 建立邀評記錄檔案,萬一被審查可自清
- 有系統地邀請真實顧客留下評論
- 回報明顯假評
延伸閱讀:Google Fake Reviews: Spot, Remove & Boost Your SEO
違規 3:假據點、重複據點 Spam
很多人會這樣操作:
「一個地址,開三間一模一樣的店,搶三個名額!」
或是:
「在根本沒有據點的服務區,亂設一堆 Google Profile。」
這叫 Duplicate Listing Spam。
Google 的做法是:比對你地址、電話、網址與營業照,抓重複。
被抓到會怎樣?
- 較輕的結果:其中一筆被標記為「重複 – 不公開」
- 較重的結果:兩筆都下架
- 最慘的案例:帳號封禁 6 個月
- 某公司創了 6 個分身
- 結局:全數下架 + 帳號鎖死
而且志工社群現在也會主動舉報,
那種「Google 忙不過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