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工作時,到底要挑喜歡還是擅長?

在找工作時,到底要挑熱情還是擅長?

昨天看到雷蒙的一篇文章〈選擇擅長但犧牲喜歡,這是一個人生陷阱〉,他認為喜歡比擅長更重要,因為你只有熱愛一件事情,你才能做的長久。所以你應該要從事你喜歡的工作。

這聽起來有點道理。

但我發現,他這觀點跟我先前看過的 Cal Newport 說法有衝突。

Cal Newport 也寫過一篇文章,標題是〈熱情陷阱:尋找一輩子的工作如何讓你的工作生活變得痛苦〉,他認為當你想效法賈伯斯,花一生的時間去尋找自己的熱情時,那你就會越厭惡當下的工作,也就越痛苦,而這也是當下年輕人如此不快樂的原因之一。所以你應該要先從擅長的工作開始。

你會看到,一人說要做喜歡的,而另一人說要做擅長的,他們觀點幾乎是相反。

那在找工作時,到底要挑興趣還是擅長呢?

這是個有趣的話題。所以我打算來解讀一下。

熱情怎麼定義

對於「用熱情挑選工作的這一門派」,他們認為 —— 職涯充實的關鍵,是先弄清楚自己熱愛什麼,然後再去找一份與之相符的工作。

但我認為,熱情其實是個很模糊的說法,我們怎麼知道我們喜歡什麼?

如果把場景帶到小學六年級的作文課上,題目是「我的夢想」的話,那10個人裡面,應該有8個人都會寫我要當總統……,要不然就是太空人、大明星、科學家這些可能日常都見不到幾個的罕見職業。

而如果年紀再大一點,問現在18歲的年輕人最想從事什麼職業,那可能高居第一的夢幻職業就是當網紅。

也就是說,我不認為我們真的知道自己想做甚麼,我們自認為的熱情都是不可信的。我們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人云亦云的。小時候父母影響力比較大,我們會選擇符合他們期待的職業。而青少年時期,我們會看看周圍朋友想當什麼,那我也要當什麼。

像是我其實夢想也變了很多次,我小時候都寫我要當科學家(雖然我完全不知道科學家都在做甚麼)。而國高中時期九把刀大紅,我那時候的夢想就是要當小說家。(同樣的,我也不知道寫小說該做哪些事)

在我們實際花時間實作和摸索前,我們對自認為的熱情都是不可信的。都是來自於周圍人喜好和要求的反映。

並且熱情不會一直保持。

心理學家丹‧吉伯特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歷史終結錯覺」。說是讓你回顧一下在過去十年,你的各種喜好和生活追求有沒有發生過什麼變化。每個人都能感覺到我已經不是十年前的那個我了,當年我喜歡的東西,現在已不再那麼喜歡了,而現在喜歡的很多東西是當年的我根本就不懂的。1

但如果要讓你預測,十年後的你會如何,人們卻又會說,應該是跟現在差不多吧。

但這個就是錯覺。你會改變的,你只是意識不到你會改變。

你現在喜歡的事情,十年後搞不好就會嫌棄的要命。所以熱情這件事情到底要怎麼定義呢?那些兒時的夢想,那些高中都還沒畢業就做好的人生規劃,有多大意義呢?

一味的追尋熱情會發生什麼事

很多人只喜歡表面看到的風光,但卻不接受背後的磨難。

他們自以為的熱情,是因為只看到了工作的表象 —— 他們想要像企業家一樣,可以買車買房,豪值千金;他們想要像作家一樣,可以邊旅遊邊工作,不受地理限制;他們想要像音樂家一樣,可以聽到台下數以萬計的人為你歡呼,找你簽名;他們想像甜點師傅一樣,可以動手做自己想吃的甜點,覺得就像以前上的手工藝課一樣,應該很有趣。

但是,他們看不到的是 —— 想要當企業家,意味著是要承受高風險,一旦不幸,當廠房燒掉,員工薪水都付不出來時,他們要去賣房,到處打給投資者借錢;想要當作家,意味著是要忍受孤獨,每天要長時間地坐在桌前,與自己的思緒對話,還要面對自我懷疑和創作的挫折;想要當音樂家,意味著是要忍受巡迴演出的辛勞,要背著10幾公斤重的樂器到處奔波,要習慣在機場侯機,在飛機上睡覺,在旅館內練習;想要當甜品師傅,意味著是要待在28度的高溫廠房中,連續10幾個小時的重複性作業,持續的柔捏麵團,直到自己的手得肌腱炎為止。

只盯著熱情看,往往會因為沒體驗過,所以只能看到表面光鮮亮麗的樣子,無法想像那些工作背後到底要付出什麼。

而只想要成果,不想承受背後的苦難都是在耍流氓。

以現實角度來看,一個一直想追尋心中「夢幻職業」的年輕人,求職軌跡大概會長這樣:

  • 1.剛出社會,想尋找熱情,去公司報到
  • 2.太菜了,只能先做些初階工作,或是高壓訓練
  • 3.很無聊,覺得不好玩
  • 4.幻滅。辭職,去找新的熱情

現實是,一直在找喜歡的工作,但又不擅長,而不擅長別人就不敢分派有份量的任務給你,於是就只能做低階任務,但低階任務又沒挑戰性,就會覺得無聊,那就再去尋找下一個喜歡的工作……

一直循環。

熱情是出色工作後的結果

熱情是出色工作後的結果

熱情不是出色工作的原因,而是出色工作的結果。

熱情是可以後天培養的。你不是等到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才會做好,而是在過程中培養出專業能力和自主性,才讓你對那件事產生熱情。

心理學有個經典的實驗 —— 他們將智力相當的孩子分成兩個班,對於一個班的同學,不停的告訴他們,「你很有數學天賦,數學一級棒」;而對另外一個班,就是正常教學,不做額外鼓勵。結果,受到鼓勵的孩子,不僅對數學萌發興趣,學習熱枕更高,考試成績也更好。

其實把上面那實驗掰開來看,藏在熱情背後的就是三個字:正反饋。2

一旦你擅長一件事情,又因為這件事情得到了很多的鼓勵和誇獎,那你就會將其認為是你的興趣和熱情。

Cal Newport 說:我們並不會在我們熱愛的事物上做出優秀的工作。我們往往是愛上我們變得非常擅長的事物。因此,與其一直試圖追尋你的熱情,不如先專心發展你的技能。因為你可以對任何事物產生熱情,你只是需要先擅長它。

以我為例,我高一時很愛打籃球,中午休息時間和放學都會去打,而那時往往可以把前來報隊的高三學長打的稀巴爛,自信爆棚。而高二時迷上魔獸信長,放學時都去打網咖了,高三也一樣,都在打咖。而那時我就發現,好像風水輪流轉了,高三我去打籃球時,由於太久沒打,我竟然打不贏高一的學弟,就覺得籃球好像變味了,我沒有那麼喜歡了。

從那時我就知道,我們人類就是階級動物,膚淺得很。會不自覺的跟他人做比較,我們的自信、快樂就是建立在優於他人之上。

如果興趣一直得到負反饋,一直被人電,那還會是興趣嗎?

當然,挑選喜歡的工作很重要。我現在寫這些文章時也很熱情,但是我也忘了,我是先喜歡寫作,還是因為我先擅長了,所以我才喜歡。

熱情就是酷職業嗎

儘管造成工作場所不快樂的因素有很多,但調查發現,一個主要原因是「認為自己工作有趣的員工越來越少」。

痛苦某方面來說,是來自於高期望。

當「熱情成為找工作首選」的主流思潮時,你越相信這個論點,你對熱情的幻想職業期望越高,你對於當下這無聊工作就會做得越痛苦。每一分鐘都會讓你煎熬,你就越不快樂。

那你有兩種應對方式,一種是不接受世俗的「熱情工作論」說法,好好的活在當下,掌握並擅長目前的工作,想辦法獲得成就感,那自然會有熱情。

而另一種,是辭職,去尋找你心目中的「幻想職業」,但到頭來你可能會發現這是一場夢,沒有什麼工作是容易的,都不是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並且如果你沒有從中取得成就感,你可能還是不會感受到熱情,那你會覺得是工作的問題,而不是自己的問題,於是又再次離職,找尋其它夢幻工作,陷入死循環。

從這角度來說,你是把希望寄託在了其他的會讓你喜歡的工作上,你會相信,只要找到一個會讓你感到熱情的工作,一切都會好轉。

那這會形成另一個有毒的思想 —— 我們會在潛意識裡,將工作給劃分為酷的,和不酷的。3

也就是說,你看待工作的觀點會一分為二。

當網紅很酷,當自媒體很酷,開書店,開咖啡廳也很酷。但是,不會有人說做公務員很酷,也不會有人說超市收銀員很酷,更不會有人說掃廁所清潔員很酷。

那你就不太可能將艱苦的、不性感的,列為你當前的目標職業中。相反的,你可能會更傾向於非主流的工作,例如到小琉球教衝浪,或是到家旁的轉角開家手作咖啡廳,又或者是想要做數位遊牧,在日本玩的同時,順便開開網路課收費。

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熱情不是跟職業做掛鉤的,而是跟你的擅長程度。

到小琉球教衝浪不一定會讓你有熱情,而一個掃地阿姨,也會因為找到成就感,而激發出興趣來。

所以,讓自己工作變有趣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直到你擅長它。

擅長了,自然就喜歡了。

p.s.

擅長並不是單純的熟練。

我在文中有提到我們人是會比較的動物,是成果相對的優於他人,有正反饋,我們才會喜歡。我認為這個的定義是,你在相對時間內投入了時間,卻能得到比別人還多的成效。以這論點去看,擅長意味著是你在那領域裡有天分,或是這工作是跟你的性格相合的。

比如我偏內向,以前打工時最痛苦的就是喊歡迎光臨。這跟我的性格不合,那就算我多熟練喊歡迎光臨,喊了幾千次,我也不好說我是擅長的。因為可能隨便來個外向的新員工,入職個第三天,喊歡迎光臨就能比我更有熱情,聲音更飽滿了。

所以要對工作擅長,並不是熟練就好。而是要先找一下自己的天分在哪,你只有在那領域裡有相對優勢,你才有可能擅長。天分是先決條件。(一個吊車尾的學生,我覺得他是很難在該科目裡獲得興趣的。沒天分→不擅長→沒正反饋→沒熱情)

甚至我認為趁年輕時多換工作這個概念是好的。因為多換工作才知道你的天分在哪,你得知道你擅長什麼。但我還是一樣的立場,找工作時,去嘗試那些你有可能擅長的工作,而不是去做那些你可能有熱情的工作。

p.p.s

你可能會反駁說,有些讀醫學的、或是律師……他們很擅長讀書,可是他們好像也不快樂。

這要怎解釋?

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自主權,他們是活在家人的期望中,是被逼迫的,他們不是發自內心的想念這科系,那這樣不管有多擅長都不會快樂的。

  1. 萬維鋼〈範圍5:一邊自我實現,一邊自我發現〉 ↩︎
  2. 張瀟雨〈找到你的熱情……等等,熱情到底是啥?〉 ↩︎
  3. https://calnewport.com/the-danger-of-the-dream-job-delusion/ ↩︎

Similar Posts